漉
意思解释
漉
lù基本解释
◎液体慢慢地渗下,滤过。渗~。~网(造纸时滤掉纸浆中水分的网)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使干涸,竭尽。
漉,浚也。从水,鹿声。 毋漉陂池。 林焚池漉。
漉池(使池水干涸);漉汔(使干涸竭尽)
dry up;
2.水漫漫地渗下。
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。 滋液渗漉。
漉血(流血,洒血);漉湿(淋湿)
seep through;
3.过滤 。
漉洒(滤洒);漉巾(漉洒巾、漉囊。滤酒的布巾。泛指葛巾);漉酪(谓将牛羊等乳过滤炼制成食品)
filter;
4.用网捞取 。
漉鱼(捕鱼)
net;
名词
◎通“麓”。山脚 其林其漉,其槐其楝。——《管子·地员》
foot of a hill or mountain;
国语辞典解释
漉
lù详细解释
动
1.水慢慢的下渗。
《战国策 · 楚策四》:“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。”《史记 · 卷一一七 · 司马相如传》:“滋液渗漉,何生不育。”
2.竭尽、干涸。
《礼记 · 月令》:“是月也,毋竭川泽,毋漉陂池,毋焚山林。”
3.过滤、滤清。
三国魏 · 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持作羹,漉豉以为汁。”晋 · 陶渊明《归园田居诗》五首之五:“漉我新熟酒,只鸡招近局。”
外语翻译
- filter, strain; wet, dripping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盧谷切,音祿。《說文》:浚也。一曰滲也。《戰國策》:漉汁灑地。
义又,《釋文》:竭也。《禮・月令》:仲春⽏漉陂池。
义又,水名。《水經》:漉水,出醴陵縣東漉山。【註】水出安成鄕翁陵山。
义《集韻》與淥、盝、𣿍通。
注解
〔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漉〕字拼音是l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鹿,五行属水。
〔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ù] ⑴ 液体慢慢地渗下,滤过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谷切頁碼第373頁,第30字續丁孫
漉
浚也。从水鹿聲。
淥
異體渌
漉或从录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盧木反頁碼第915頁,第3行,第1字述
浚也。從水鹿聲。一曰水下皃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水下所謂滲漉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44頁,第1字許惟賢第976頁,第9字
浚也。
段注《月令》。仲春。毋竭川澤。毋漉陂池。注。順陽養物也。
从水。鹿聲。
段注盧谷切。三部。
一曰水下皃也。
段注鉉本無。今依鍇本。《封禪文》。滋液滲漉。後世言漉酒,是此義。
漉或从彔。
段注彔聲也。《考工記》作盝。三部。
白话解释
漉,取水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鹿”是声旁。“淥”,这是“漉”的异体字,采用“录”作边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