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芳無切,音敷。《韻會》:榮也、華也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華,荂。揚子《方言》:華、荂,盛也,齊楚之閒或謂之華,或謂之荂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異荂蓲蘛。
义又,人名。《晉書・劉琨傳》:趙王倫子荂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枯瓜切,音誇 —— 義同。
又,况于切,音吁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芺薊,其實荂。【註】芺與薊頭皆有蓊臺,名荂,荂卽其實也。
又,况華切,音花。《莊子・天地篇》:大聲不入于里耳,《折揚》、《皇荂》,則嗑然而笑。【註】《折揚》、《皇荂》,皆古歌曲也。
注解
〔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荂〕字拼音是f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夸。
〔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ū] ⑴ 草木的花。⑵ 芙、蓟等的果实。⑶ 白茅的花。⑷ 茂盛:“松枯不~,兰渐不泽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況于切頁碼第200頁,第1字續丁孫
𠌶
艸木華也。从𠂹亏聲。凡𠌶之屬皆从𠌶。
荂
𠌶或从艸从夸。
附注《正字通・人部》:「𠌶,華本字。隸作華,俗作花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𠌶,林義光《文源》以為『象一蒂五瓣之形,于聲』,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以為『乃古象形文,上象蓓蕾,下象莖葉』。後加『艸』作華,《說文》分列二字,都用作部首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況于反頁碼第510頁,第4行,第1字述
草木華也。從𠂹亏聲。凡𠌶之屬,皆從𠌶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10頁,第5行,第1字述
或從艸、夸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芺、薊其實荂。薊莖頭皆有臺,名荂,荂即其實。」臣鍇以爲艸木之將生葉,先生細葉,蓊然如雁頸也。臺若今人言菜臺也。郭璞又言江東呼華爲荂。音敷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況于切、呼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096頁,第2字許惟賢第484頁,第6字
艸木華也。
段注此與下文䔢音義皆同。䔢,榮也。《釋艸》曰:䔢,荂也。䔢,荂,榮也。今字花行而𠌶廢矣。
从𠂹。亏聲。
段注況于切。五部。
凡𠌶之屬皆从𠌶。
𠌶或从艸从夸。
段注夸聲亦亏聲也。《釋艸》有此字。郭曰:今江東呼華爲荂。音敷。按今江蘇皆言花。呼瓜切。《方言》曰:華荂晠也。齊楚之閒或謂之華。或謂之荂。《吳都賦》曰:異荂䓵蘛。李善曰:荂,枯瓜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