扈
意思解释
扈
hù基本解释
①随从。~从。~驾(随从帝王的车驾)。
②披,带:“~江离与辟芷兮”。
③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邑,户声。从“邑”,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。本义:古国名。在今陕西户县。
2.同本义。
夏后同姓所封,与 启战于 甘者,在 鄠有 扈谷甘亭。 有扈。 夏有观扈。
Hu state;
3.侍从,养马的仆役。
厮役扈养。
扈养(马夫、炊事等仆从人员);扈隶(跟随亲王的臣隶)
retinue; suite;
动词
1.随从;护卫。后多指随侍帝王。
百官从驾,谓之扈从,或曰护之借字。
扈行(随从皇帝出行);扈侍(随侍帝王);扈狩(随从帝王逃难的婉词);扈游(随从皇帝出游)
follow a prince;
2.救护;爱护。
数枝花纇小,愁杀扈芳人。
save;
3.止,制止。
扈民无淫者也。
stop;
形容词
◎广大。
以储与扈冶。 尔母扈扈尔。
扈扈(广而大);扈冶(广大);扈楼(大楼)
vast;
国语辞典解释
扈
hù详细解释
名
1.国名。即有扈。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鄠县。
2.随从人员。参见“扈从”条。
3.姓。如汉代有扈云。
动
◎跟从、跟随。
宋 · 苏轼《和三舍人省上》诗:“明朝冠盖蔚相望,共扈翠辇朝宣光。”
形
◎强横无礼。参见“跋扈”条。
外语翻译
- escort, retinue; insolent
- Gefolge, Gefolgamann, Schweif (fig.: Gefolge) (S), Hu (Eig, Fam)
- escorter, (nom de famill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𡴱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侯古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後五切,𡘋音祜。《說文》:有扈,國名。夏后同姓所封,戰于甘者在鄠,有扈谷。
义又,桑扈,烏名。《詩・小雅》:交交桑扈,有鶯其羽。【註】桑扈,竊脂也。又,當扈。《山海經・郭璞贊》:鳥飛以翼,當扈以須。
义又,官名。《左傳・昭十七年》:九扈爲九農正,扈民無淫者也。【註】扈,止也。
义又,尾也。後從曰扈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扈從橫行。《留靑日札》:言隨從天子,逐獸橫行也。
义又,跋扈,猶强梁也。《後漢・質帝紀》:目梁冀爲跋扈將軍。
义又,被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扈江離與辟芷兮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山》:山𤰞而大曰扈。
义又,桑扈,隱士也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接輿髠首兮,桑扈臝行。
义又,扈扈,廣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爾⽏扈扈爾。
义又,姓。《風俗通》:趙有扈輒。
注解
〔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戶部。
〔扈〕字拼音是hù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戶、邑,五行属水。
〔扈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邑,户声。从“邑”,表示与城廓或行政区有关。本义是古国名。在今陕西户县。
〔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ù] ⑴ 随从⑵ 披,带:“~江离与辟芷兮”。⑶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胡古切頁碼第207頁,第14字續丁孫
扈
夏后同姓所封,戰於甘者。在鄠,有扈谷、甘亭。从邑戶聲。
𡴰
異體𡴱
古文扈从山、𢎘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31頁,第2行,第2字述
夏后同姓所封,戰于甘者。在鄠,有扈國也;有甘亭。從邑戶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傳》曰:『屈蕩扈之。』杜預注曰:『扈,止也。』《楚辭》曰:『扈江籬與薛芷。』王逸注曰:『扈,披也。』同上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31頁,第4行,第1字述
古文扈從山、巳。
鍇注臣鍇曰:「從辰巳之巳,《毛詩》:『陟彼屺兮。』則從戊已之已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胡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141頁,第4字許惟賢第503頁,第4字
夏后同姓所封戰於甘者。
段注《尙書・序》曰: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。作《甘誓》。《馬融》曰:有扈,姒姓之國。爲無道。又曰:甘,有扈南郊地名也。《左傳》曰:夏有觀扈。五觀與扈皆夏同姓也。
在鄠。
段注謂夏之有扈在漢之鄠縣也。鄠卽扈。如斄卽邰,薊卽𨜒。皆古今字。姚察《史記訓纂》云:戸扈鄠三字一也。按扈爲周字。鄠爲秦字。《通典》云:至秦改爲鄠。
有扈谷甘亭。
段注此五字有脫誤。當作有戸谷戸亭甘亭七字。今《漢書》鄠下云:古國。有扈谷亭。語不完。當依《元和郡縣志》所引云:古扈國。有戸谷,戸亭。又有甘亭。《史記・正義》所引志云:古扈國。有戸亭。疑《正義》尚脫戸谷二字。許書當與《漢志》同。戸扈同字。姚察云:戸扈鄠三字同。是也。
从邑。戸聲。
段注胡古切。五部。按《左傳》扈民無淫者也。同屈蕩戸之之戸。止也。又《離騷》。扈江蘺於辟芷。王云:楚人名被爲扈。
古文扈。从山𢎘。
段注此未詳其右所從也。鍇曰:從辰巳之巳。竊謂當從戸,而轉寫失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