䂇
矛部9画左右结构U+4087
外语翻译
- to pierce; to stab; to irritate; to hurt, a thorn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女久切;《集韻》:女九切,𡘋音紐。《說文》:刺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女六切,音朒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矛部。
〔䂇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náng、niǔ、nǒng、p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矛、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女久切頁碼第473頁,第20字續丁孫
䂇
刺也。从矛丑聲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䂇,刺也。宋本作剌也,譌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女有反頁碼第1106頁,第5行,第2字述
刺也。從矛丑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女久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877頁,第1字許惟賢第1250頁,第2字
刺也。从矛。丑聲。
段注女久切。三部。篇,韵女六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