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
意思解释
菊
jú基本解释
①多年生草本植物,秋天开花,是观赏植物,有的花可以入药,亦可作饮料。~花。赏~。春兰秋~。
②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艸,匊( jú )声。本义:植物名,通称“菊花”
2.同本义 。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子卵形有柄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。秋季开花,供观赏,有的品种可入药。
采菊东篱下。 松菊犹存。 还束就菊花。 陶渊明独爱菊。 菊,花之隐逸者。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
菊实(菊花的果实、种子);菊枕(菊花枕头);菊灯(菊花形状的灯笼);菊水(在河南省西南部。古作“鞠水”,也叫“菊潭。”)
chrysanthemun;
3.姓。
菊部头(菊部。宋高宗时官中伶人有菊夫人者,人称“菊部头”。后因以“菊部”为戏班或戏曲界的泛称)
国语辞典解释
两岸词典解释
菊
jú详细解释
1.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。叶互生,卵形,色泽浓绿,边缘有缺刻或锯齿。秋季开花,花冠周围为舌状,中部为管状,属头状花序。久经人工培育,品种极多,花色丰富,有红、黄、白、紫等,一般为黄色。可供观赏、制成饮料及药用。
2.姓。
外语翻译
- chrysanthemum
- Chrysantheme (Bio)
- chrysanthèm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六切,音掬 —— 古作蘜。《說文》:蘜,治牆也。【郭註】今之秋華菊。《禮・月令》:蘜有黃華。屈原〈離騷〉:夕餐秋菊之落英。
义又,水名。《水經注》:湍水又南,菊水注之,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。
又,《韻補》:訣力切。賈島詩:九日不出門,十日見黃菊;灼灼耀繁英,美人無消息。
义《集韻》亦作蓻。
考證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𠀤居六切,音掬。古作蘜。《說文》蘜,治牆也。《郭註》今之秋華菊。《禮・月令》蘜有黃華。
謹按郭註係爾雅之註,今改說文爲爾雅。𠀤照原文牆字改蘠字。月令蘜字改鞠字。古作蘜之下增鞠字。
注解
〔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菊〕字拼音是j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匊,五行属木。
〔菊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艸,匊( jú )声。本义是植物名,通称“菊花”。
〔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ú] ⑴ 多年生草本植物,秋天开花,是观赏植物,有的花可以入药,亦可作饮料⑵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居六切頁碼第17頁,第8字續丁孫
菊
大菊,蘧麥。从艸匊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居逐反頁碼第66頁,第7行,第1字述
大菊,蘧麥。從艸匊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居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96頁,第1字許惟賢第41頁,第4字
大菊,
段注逗。
蘧麥。从艸。匊聲。
段注居六切。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