眴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dazzled
- schwindelerregend, schwindelig
- (herbe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黃絢切;《集韻》:熒絹切,𡘋音縣 —— 與䀏同。《說文》:目搖也。《廣韻》:目動也。《史記・項羽紀》:項梁眴籍曰:可行矣。【註】謂動目私視之也。
义又,眩也。《楚辭・九章》:眴兮窈窕。
义又,眴轉,視不明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目眴轉而意迷。
义又,冥眴,視不諦也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目冥眴而亡。見《文選》〔註〕:昏亂之貌。
义又,眴眴,目搖動不明也。〈素問〉:腎瘧者目眴眴然。
义又,柔順貌。《管子・小問篇》:苗始其少也,眴眴乎何其孺子也。【註】穀苗始則柔順,故似孺子也。
义又,鮮明貌。宋玉〈風賦〉:眴煥粲爛。
义又,人名。熊眴。見《史記・楚世家》。
义又,與眩通。揚雄〈劇秦美新文〉:臣嘗有顚眴病。【註】眩惑也。眴與眩古字通。
又,《廣韻》:許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翾縣切;《正韻》:翾眩切,𡘋音絢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廣韻》:舒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輸閏切,𡘋音舜 —— 目自動也。與瞚、瞬、䀢、瞤𡘋通。
又,《廣韻》:如勻切,音犉 —— 亦同「瞤」。
又,《廣韻》:相倫切;《集韻》:須倫切,𡘋音荀 —— 亦同「䀏」,目眩也。
义又,鱗眴,無涯也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坻崿鱗眴。
又,《集韻》:松倫切,音旬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眴卷,縣名,屬安定郡。
注解
〔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眴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uàn、shùn、x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旬。
〔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uàn] ⑴ 同“䀏”。目摇;目晕眩。㈡ [shùn] ⑴ 同「瞚」。以目示意。⑵ 同「瞬」。⑶ 受惊的样子。㈢ [xún] ⑴ 目眩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黃絢切頁碼第105頁,第30字續丁孫
䀏
目搖也。从目,勻省聲。
眴
䀏或从旬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迴茜反頁碼第277頁,第5行,第2字述
目揺也。從目,勻省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77頁,第6行,第1字述
䀏或從目、旬。
鍇注臣鍇按:《史記》:「項梁眴籍曰:『可行矣。』」謂動目私視之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黃絢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527頁,第3字許惟賢第236頁,第9字
目搖也。
段注《項羽本紀》。梁眴籍曰:可行矣。
从目。勻省聲。
段注黃絢切。十二部。
䀏或从目旬。
段注旬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