𠻚
口部14画上下结构U+20EDA
意思解释
基本释义
𠻚
◎同“謨”。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:謨,古作𠻚。註詳言部十一畫。
注解
〔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𠻚〕字拼音是mó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莫、口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莫胡切頁碼第69頁,第37字續丁孫
謨
議謀也。从言𦶛聲。《虞書》曰:「咎繇謨。」
𠻚
古文謨从口。
附注按:段玉裁注:《虞書》曰之「曰」當作「有」。鈕樹玉校錄:「繇」當作「䌛」,「咎繇」今《尚書》作「皋陶」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門胡反頁碼第197頁,第1行,第2字述
議謀也。從言莫聲。《虞書》曰:「咎繇謨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慮一事畫一計爲謀,汎議將定其謀曰謨。大禹、臯陶皆汎謨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97頁,第2行,第1字述
古文謨從口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莫胡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36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63頁,第9字
議謀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曰:謨,謀也。許於雙聲釋爲議謀。《詩・巧言》假莫爲謨。
从言。莫聲。
段注莫胡切。五部。
《虞書》曰:
段注曰當作有。
《咎繇謨》。
段注謂自曰若稽古咎繇,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。
古文謨。从口。
段注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。上《文言・咎繇謨》者,孔安國以隷寫之作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