镃
钅部14画左右结构U+9543
外语翻译
- hoe; mattock
- Hure, Nutte (S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子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津私切,𡘋音兹。《玉篇》:鎡錤,鉏也。《孟子》:雖有鎡基。《韻會》:通作兹。《前漢・樊噲傳》作兹基。
注解
〔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鎡〕字拼音是z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兹。
〔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ī] ⑴ 见“镃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子之切頁碼第226頁,第10字續丁孫
鼒
異體𪔄
鼎之圜掩上者。从鼎才聲。《詩》曰:「鼐鼎及鼒。」
鎡
俗鼒从金从玆。
附注段玉裁注本作:「从金,玆聲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則欺反頁碼第578頁,第4行,第1字述
鼎之圓掩上者。從鼎才聲。《詩》曰:「鼐鼎及鼒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注云:「弇上小上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78頁,第4行,第2字述
俗鼒從金玆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子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275頁,第1字許惟賢第558頁,第3字
鼎之圜掩上者。
段注《周頌》。鼐鼎及鼒。《釋器》曰:圜弇上謂之鼒。《手部》曰:掩,斂也。小上曰掩。廾部曰:弇,葢也。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。
从鼎。才聲。
段注子之切。一部。
詩曰:鼐鼎及鼒。
俗鼒从金玆聲。
段注茲各本作玆。今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