𣢜
欠部9画左右结构U+2389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於糾切;《集韻》:於九切,𡘋音黝。《說文》:愁貌。或省作𣢄。
又,《廣韻》:於六切;《集韻》:乙六切,𡘋音郁 —— 義同。或从奧作𣤡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於虬切,音幽 —— 與呦同。呦呦,鹿鳴聲。徐鉉曰:按口部呦字或作𣢜。
注解
〔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𣢜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yǒu、y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幼、欠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於虯切頁碼第287頁,第33字續丁孫
𣢜
愁皃。从欠幼聲。
鉉注臣鉉等案:口部,呦字或作𣢜,此重出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《廣韻》則謂『𣢜』與『呦』同,無『愁皃』一義矣。知《說文》『呦』之重文『𣢜』,乃唐以後增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伊虬反頁碼第726頁,第2行,第2字述
愁皃。從欠幼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於虯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651頁,第4字許惟賢第724頁,第3字
愁皃。从欠。幼聲。
段注於虯切。三部。按《口部》云:呦之或字。篇,韵此義上聲。於糾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