咠
口部9画上下结构U+54A0
外语翻译
- to whisper. to blame to sland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舙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七入切,音緝。《說文》:聶語也。《玉篇》:咠咠,口舌聲也。《廣韻》:咠咠,譖言也。《說文》引《詩》咠咠幡幡。〇【按】今《詩・小雅》本作緝緝翩翩。
又,《廣韻》:子入切;《集韻》:卽入切,𡘋音湒 —— 義同。《集韻》或作𠶻。
又,《集韻》:一入切,音揖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咠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咠〕字拼音是qì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耳。
〔咠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ì] ⑴ 附耳私语声。⑵ 谗言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七入切頁碼第42頁,第9字續丁孫
咠
聶語也。从口从耳。《詩》曰:「咠咠幡幡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《耳部》曰:『聶,附耳私小語也。』按:聶取兩耳附一耳,咠取口附耳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七入反頁碼第127頁,第6行,第1字述
聶語也。從口,從耳。《詩》曰:「咠咠幡幡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七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8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1頁,第3字
聶語也。
段注《耳部》曰:聶,附耳私小語也。按聶取㒳耳附一耳。咠取口附耳也。
从口耳。
段注七入切。七部。
詩曰:咠咠幡幡。
段注巷伯三章。緝緝翩翩。四章。捷捷幡幡。許引當云咠咠翩翩。而云咠咠幡幡者。誤合二章爲一耳。咠咠今詩作緝緝。毛云:緝緝口舌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