淳
意思解释
淳
chún基本解释
①朴实。~朴。~厚。~古。~风(质朴敦厚的风气)。
②成对。
③古同“醇”,酒味厚、纯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( zhūn )本义:浇灌。
2.敦厚;质朴;朴实。
浇天下之淳,析天下之朴。
淳良(朴实善良);淳古(古代朴质的风尚精神);淳和(淳朴而温和);淳风(淳朴的风俗);淳粹(朴实完善)
honest; pure; simple;
3.味道浓厚的。一说通“醇”。
淳,浓也。 淳酒味甘,饮之者醉不相知。
淳浓(浓度高);淳雄(浑厚雄健)
strong;
4.味咸的。
表淳卤。
淳卤(盐碱地)
salted;
5.通“纯”。纯粹。
以淳粹之气,生敦庞之民。 至于道者,精微淳粹,而莫知其体。
pure;
1.姓。
2.另见 zhūn。
国语辞典解释
淳
chún详细解释
形
1.浓厚。
《红楼梦 · 第四一回》:“隔年蠲的雨水,那有这样轻淳,如何吃得!”
2.笃厚、朴实的。
唐 · 白居易《朱陈村》诗:“县远官事少,山深人俗淳。”
民风淳朴。
名
◎质朴。
《淮南子 · 齐俗》:“衰世之俗,……浇天下之淳,析天下之朴。”《汉书 · 卷八九 · 循吏传 · 黄霸传》:“浇淳散朴,并行伪貌。”
动
◎相配对。
《左传 · 襄公十一年》:“广车、軘车,淳十五乘,甲兵备。”
外语翻译
- honest, simple, unsophisticated; cyanogen; ethane dinitril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𤂸
《唐韻》:常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殊倫切,𡘋音純 —— 淸也、樸也。張衡〈思𤣥賦〉:何道眞之淳粹兮。【註】不澆曰淳。
义又,沃也。〈周語〉:王乃淳濯饗醴。
义又,大也。班固〈幽通賦〉:黎淳耀於高辛兮。
义又,兵車之耦曰淳。《左傳・襄十一年》:鄭伯賂晉侯,廣車軘車淳十五乗。
义又,鹹也。《左傳・襄二十五年》: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。【註】淳鹵,埆薄之地。【正義】淳鹵,地薄,故表之,輕其賦稅。
义又,淳淳,流動貌。《莊子・則陽篇》:禍福淳淳。
又,《集韻》:朱倫切,音諄 —— 漬也、沃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鐘氏淳而漬之。【註】淳,沃也。
又,主尹切,音準 —— 布帛廣幅也。與純通。《周禮・地官》:質人壹其淳制。【註】淳作純。
注解
〔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ún、zhū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享,五行属水。
〔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( zhūn )。本义是浇灌。
〔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ún] ⑴ 朴实⑵ 成对。⑶ 古同“醇”,酒味厚、纯。㈡ [zhūn] ⑴ 浇灌:“~而渍之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常倫切頁碼第375頁,第11字續丁孫
𤂸
異體淳
渌也。从水𦎫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淳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是倫反頁碼第917頁,第7行,第2字述
淥也。從水𦎧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周禮》曰:「渥淳其帛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常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254頁,第2字許惟賢第981頁,第2字
淥也。
段注上文曰:淥,或漉字。似𤂸淋二篆宜類廁。恐轉寫者亂之也。《內則》、《考工記》注皆曰:淳,沃也。按㡆氏而沃之。卽上文之渥淳其帛也。《內則》淳熬,淳模之名。因沃之以膏也。然則許云淥也,謂淥之後一義。
从水。𦎧聲。
段注常倫切。按當依《經典釋文》之純反。常倫乃不澆之訓。純醇二字之假借也。假借行而本義廢矣。十三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