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渔的意思解释

氵部11画左右结构U+6E14

氵部

11画

8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QGG

ENWM

VRVV

37116

3342

5170

U+6E14

44135251211 点、点、提、撇、横撇/横钩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、横

𩵎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基本解释

捕鱼。~业。~翁。~村。~船。~网。~民。~汛。~歌。~火。竭泽而~。

谋取,夺取不应得的东西。~夺。~利。~色(猎取美色)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会意。从水,从鱼。小篆从二鱼。本义:捕鱼。

2.同本义。

,捕鱼也。 《说文》师伐蛟,命师始 《礼记 · 月令》獭祭鱼然后 《诗 · 鲡传》者走渊。 《淮南子 · 说林》采为业。 《汉书 · 王莽传》临溪而,溪深而鱼肥。 宋 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

渔樵(打鱼砍柴);渔采(捕捞采集);渔事(捕渔业);渔弋(捕鱼猎禽);渔泽(可供垂钓的水泽);渔矶(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);。

fish;

3.掠夺。

民方苦于侵,果所在响应。 方勺《方腊起义》

渔色渔财(猎取美女和财物);渔猎女色(似捕鱼打猎那样谋取、玩弄女性);渔人得利(比喻双方相争,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)

plunder; rob;

4.猎取,寻觅。

小鸡在笼子里悠然地着食。 郭沫若《归去来 · 鸡之归去来》

seek;

捕鱼的人。

神心重丘壑,散步怀樵。 南朝梁 · 刘孝威《奉和六月壬午应令诗》

渔父之图(比喻行动之中别有所图);渔叟(渔翁);渔蓑(渔人的蓑衣);渔樵(渔人和樵夫);渔乡(渔民聚居的地区);渔阳三弄(渔阳三叠,渔阳曲,渔阳鼓,渔阳掺,渔阳操。均为渔阳参挝,鼓曲名);渔阳鼙鼓(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。鼙鼓,骑兵用的小鼓)

fishman;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fish; seize; pursue; surname
  • angeln, fischen , Fischer (S)​, Fischfang (S)​, Yu (Eig, Fam)
  • pêche (au poisson)​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唐韻》:語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牛居切,𡘋音魚。說文》:捕魚也。易・繫辭》:以佃以漁。

又,侵取無擇曰漁。禮・坊記》:諸侯不下漁色。【註】漁色,取象捕魚,然中網取之,是無所擇。

又,或作䱷。周禮・天官》:䱷人掌以時䱷。

又,水名,在漁陽。水經注》:漁水,出縣東南。

又,姓。宋漁仲脩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𡘋牛據切,音御 —— 義同。

韻會》本作𩼪【徐曰】从二魚,魚多也,篆文从省。

注解

〔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漁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魚

〔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ú] ⑴ 捕鱼。《説文•𩺰部》:“𩼪,捕魚也。漁,篆文𩼪从魚。”《玉篇•水部》:“漁,捕魚也。”《易•繫辭下》:“作結繩而為罔罟,以佃以漁。”《史記•龜策列傳》:“漁者利其肉,寡人貪其力,下為不仁,上為無德。”宋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:“臨溪而漁,溪深而魚肥。”⑵ 捕鱼的人。南朝梁劉孝威《奉和六月壬午應令詩》:“神心重丘壑,散步懷漁樵。”《徐霞客遊記•楚遊日記》:“一潭澄石隙中,三面削壁下嵌,不見其底,若爬梳沙蔓,令石與水接,武陵漁當為移棹。”清姚燮《歲暮四章》:“旅舶守關停市易,貧漁掠海抗官僚”⑶ 侵占;掠夺(财物)。《商君書•修權》:“秩官之吏,隱下以漁百姓,此民之蠹也。”《元史•崔斌傳》:“(斌)既至,凡前日蠹國漁民不法之政,悉釐正之,仍條具以聞。”⑷ 猎取(女色)。《禮記•坊記》:“諸侯不下漁色。”鄭玄注:“謂不内取於國中也,内取國中為‘下漁色’。”孔穎達疏:“漁色,謂魚人取魚,中網者皆取之,譬如取美色,中意者皆取之,若漁人求魚,故云漁色。”唐柳宗元《天對》:“幽禍拏以夸,憚褒以漁。”⑸ 古水名。约当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南。《水經注•沽水》:“沽水又南,漁水注之,北出縣東南平地,泉流西逕漁陽縣故城南。應劭曰:在漁水之陽也。”楊守敬疏:“會貞按:‘《隋志》:密雲有漁水,水在今密雲縣南。《方輿紀要》謂即薊州城南之龍池河,非也。’”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語居切頁碼390頁,第2

𩼪

𩼪捕魚也。从𩺰从水。

漁篆文𩼪𤋳

附注按:卜辭多從水,從魚,與篆體合,其餘或從又持竿取魚,或像手在水中取魚形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研余反頁碼944頁,第2行,第1

漁捕魚也。從水、𩺰

鍇注臣鍇曰:「從二𩺰,二𩺰,多也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944頁,第2行,第2

篆文𩼪從魚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下反切語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325頁,第2許惟賢1011頁,第10

漁搏魚也。

段注搏舊作捕。今正。搏,𡩡持也。漢人用搏字多如此。捕魚字古多作魚。如《周禮・䱷人》,本作魚。此與取鼈者曰鼈人,取獸者曰獸人同也。《左傳》。公將如棠觀魚者。魚者,謂捕魚者也。《呂氏春秋》、《淮南鴻烈》高注每云:漁讀如《論語》之語,讀如相語之語。尋其文義皆由本文作魚。故爲讀若以別諸水蟲。《周禮・音義》。𤣏本作魚。又音御。御音卽高氏之語音也。然則古文本作魚,作𩺰𩼪其籒文乎。至小篆則𡞞爲漁矣。《周禮》當从古作魚人。作䰻者,次之。作䱷者,非也。

𩺰水。

段注必从𩺰者,捕魚則非一魚也。𩺰水者,魚之驚透於水也。語居切。五部。

篆文𩼪。从魚。

段注後篆文者,亦先二後上之例也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