洟
意思解释
外语翻译
- snivel, mucus from nose
- schluchzen
- larmoiement, pleurnicherie, mucus nasal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古文: 𪖦
《廣韻》:以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延知切,𡘋音夷。《說文》:鼻液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待于廟垂涕洟。【疏】自鼻曰洟。
义又,溫洟,澤名。《水經注》:汾水于大陵縣左迤爲鄔澤。《呂氏春秋》謂之大理,又名之曰溫洟之澤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他計切,音替 —— 與涕同。《禮・內則》:不敢唾洟。【註】本又作涕。
又,《唐韻》:他禮切;《集韻》:土禮切,𡘋音體 —— 義同。
考證
《呂氏春秋》謂之大理。又名之曰溫洟之澤。
謹照原文理改陸。溫改漚。
注解
〔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洟〕字拼音是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夷。
〔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鼻涕:“待于庙,垂涕~。”⑵ 擤鼻涕:“不敢唾~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他計切頁碼第375頁,第29字續丁孫
洟
鼻液也。从水夷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他計反頁碼第919頁,第3行,第2字述
鼻液也。從水夷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禮》曰:「垂洟涕。」今人多誤以洟爲涕,以涕爲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他計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60頁,第1字許惟賢第983頁,第6字
鼻液也。
段注《易・萃》上六。齎咨涕洟。鄭注。自目曰涕。自鼻曰洟。《檀弓》。垂涕洟。《正義》。目垂涕。鼻垂洟。《詩・陳風》。涕泗滂沱。《毛傳》。自目曰涕。自鼻曰泗。泗卽洟之假借字也。古書弟夷二字多相亂。於是謂自鼻出者曰涕。而自目出者別製淚字。皆許不取也。《素問》謂目之水爲淚。謂腦滲爲涕。王襃童約。目淚下落。鼻涕長一尺。曹娥碑。泣淚掩涕。驚動國都。漢魏所用已如此。
从水。夷聲。
段注他計切。十五部。《周易音義》他麗反。又音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