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
意思解释
漫
màn基本解释
①水过满,四外流出,漾出来。河水~出河床。~溢。~流。~漶(文字、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,如“字迹~~”)。
②淹没。大水~过桥面。
③满,遍,到处都是。迷~。~山遍野。
④没有限制,没有约束,随意。散~。~谈。~话。~步。~不经心。~骂(乱骂)。~~(时间或空间没有边际,如“~~长夜”)。~游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水,曼声。本义:水过满向外流。
2.同本义。
诸山崩,鸿水溢。 譬如写水著地,正自纵横流漫,略无正方圆者。 渐见江势阔,行嗟水流漫。
漫溢(水满向外流);漫口(堤岸被水冲溃);水漫金山;漫溃(水涨破堤而出);漫泄(水满外流);漫流(水势很大的河流);漫然(浩大的样子);漫滋(形容水涨溢漫延);漫衍(泛滥)
overflow;
3.充满;遍,周遍。
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
漫天彻地(弥漫天空,充满地面。形容势头极大);漫山(满山,遍山);漫天盖地(遍布天地之间);漫野(遍野);漫荡荡(遍布的样子)
fill the air; spread all over; all over the place;
4.用泥糊 。
漫墙(用泥糊墙);漫抹(涂抹)
paste;
5.隔。
你这不去,惹的大的们恼了,这才“漫墙撩胳膊,丢开手”了。
separate;
6.污;玷污。
又欲以其辱行漫我。(辱行:坏品行)
blamish; snear;
形容词
1.放纵;散漫;不受约束。
公漫久矣。
漫家(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);漫天要价(无限度地乱要价)
free; casual; unrestrained;
2.广远的样子 。
漫沙(广阔的沙地);漫天过海(形容没有边际);漫衍(绵延伸展的样子);漫演(连绵不尽)
vast;
3.长的样子;辽远的样子。
别日何易会日难,山川悠远路漫漫。
漫远(漫长遥远);漫长(长得没有尽头的);路漫漫;夜漫漫
very long;
4.模糊。
其远古刻尽漫失。
漫失(模糊剥蚀);漫略(文辞模糊简略);漫暗(模糊不清);漫剥(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)
vague;
5.平缓 。
漫岗(坡度很小的山脊);漫坡(较缓的斜坡)
flat;
副词
1.随便;随意。
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漫然(随便的样子);漫抄(随手写录);漫书(随意书写);漫言(随便地说);漫叩(随便发问);漫识(随手记载);漫题(信手书写的文字)
free; at random;
2.徒然。
漫劳车马驻江干。
in vain;
3.遍;普遍。
漫撒子(种籽)。
everywhere; all over;
4.都;全。
漫不敢可否事。
completely; entirely;
国语辞典解释
漫
màn详细解释
动
1.水满而外溢。
《新唐书 · 卷一七六 · 张籍传》:“其流波漫。”
2.蒙、覆盖。
宋 · 洪迈《夷坚乙志 · 卷三 · 混沌灯》:“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,漫以黑纸,挂于几桉之侧。”
形
1.遍布的、充满的。
漫山遍野、漫天大雾。
2.放纵不加拘束。
《明史 · 卷二一二 · 戚继光传》:“诸镇入卫之兵,嫌非统属,漫无纪律。”
浪漫、散漫、漫不经心。
3.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。
宋 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有碑仆道,其文漫灭。”
4.长、远。
《文选 · 古诗十九首 · 涉江采芙蓉》:“还望顾旧乡,长路漫浩浩。”
漫漫长夜。
副
1.徒、空、枉。
唐 · 杜甫《有客》诗:“漫劳车马驻江干。”宋 · 陆游《谢池春 · 壮岁从戎》词:“漫悲歌、伤怀吊古。”
2.莫、不要。
唐 · 张谓《赠赵使君美人》诗:“罗敷独向东方去,漫学他家作使君。”
漫说是他,就是你去也不成。
3.随便、胡乱。
唐 · 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诗:“却看妻子愁何在?漫卷诗书喜欲狂。”《聊斋志异 · 卷二 · 莲香》:“生疑其妒,漫应之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漫
màn详细解释
1.水过满而外流。
水漫金山、水漫过堤了。
2.遍布;充满。
漫山遍野、漫天迷雾、风沙弥漫。
3.随意;没有约束。
漫笔、漫画、漫不经心。
4.广阔;长。
漫无边际、长夜漫漫。
5.用在动词前,表示否定,相当于“莫”、“不要”。
漫说我没有事先提醒。
6.姓。
外语翻译
- overflow of water; spreading
- frei, offenherzig (Adj), überlaufen, auslaufen
- partout, librement, débord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莫半切,音縵 —— 大水也。一曰水浸淫敗物。楊子㊟〔應為揚子〕《方言》:溼敝爲漫。
义又,水名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成臯有漫水。
义又,㵎名。《水經注》:橐水,出橐山,北流出谷,謂之漫㵎。
义又,漫漫,長遠貌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廓廣庭之漫漫。
义又,雲色也。《尚書大傳》:卿雲爛兮,體漫漫兮。
义又,徧也。《公羊傳・宣三年》:郊牛死,不言其所食,漫也。【註】徧食牛身。
义又,放也。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漫羨而無所歸心。
义又,汗漫,渺茫貌。《關尹子・九藥篇》:勿以汗漫曰道之廣。
义又,澶漫,猶縱逸也。《莊子・馬蹄篇》:澶漫爲樂。
义又,川原之形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澶漫靡迤。
义又,爛漫,分散之形。王延壽〈魯靈光殿賦〉:流離爛漫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漢漫,懣也。朝鮮洌水之閒,煩懣謂之漢漫。
义又,與墁同,塗也。《莊子・徐無鬼》:郢人堊漫其鼻端。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謨官切,音瞞 —— 水大貌。
义又,《博雅》:漫漫,平也。
义又,漫漫,路長貌。與曼通。
又,《集韻》:莫晏切,音謾 —— 與慢同,惰也。亦作僈。
又,《韻補》叶民堅切,音眠。魏文帝〈寡婦賦〉:歷夏日兮苦長,涉秋夜兮漫漫;微霜隕兮集庭,燕雀飛兮我前。
又,叶眼見切,音面。揚雄〈甘泉賦〉:仰矯首以高視兮,目瞑眴而無見;正瀏濫以弘惝兮,指東西之漫漫。
考證
《尚書・大傳》卿雲爛兮,體漫漫兮。
謹照原文體改禮。
注解
〔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漫〕字拼音是m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曼,五行属水。
〔漫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曼声。本义是水过满向外流。
〔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màn] ⑴ 水过满,四外流出,漾出来⑵ 淹没⑶ 满,遍,到处都是⑷ 没有限制,没有约束,随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