涵
意思解释
涵
hán基本解释
①包容,包含。~蓄。~容。~养(a.蓄积并保持,如“~~水源”;b.指修养,如“他很有~~”)。包~。蕴~。海~。
②沉,潜。~泳(水中潜行,喻深入体会)。~淹。~濡(浸渍,滋润)。
③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。~洞。桥~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(形声。从水,圅声。本义:水泽众多) 同本义。
涵,水泽多也。 涵泳乎其中。 涵,沉也。
涵碧(形容水色碧绿深沉)
abundance of lakes and ponds;
动词
1.浸润;滋润。
僭始既涵。
涵煦(滋润覆照);涵濡(滋润,浸渍);涵浸(浸渍,滋润);涵畅(滋润化育,使之发扬);涵润(滋润)
soak;
2.包含,包容 。
涵容(包容;包涵);涵沈(含藏);涵映(包含映照)
contain;
3.包涵,宽容 。
涵忍(包涵容忍);涵谅(包涵原谅);涵容(包涵;宽容)
forgive;
4.沉浸 。
涵泳(在水中潜行。即游泳,沉浸,薰陶);涵浸(浸渍,滋润)
immerse;
名词
◎涵洞 。
桥涵。
culvert;
国语辞典解释
涵
hán详细解释
形
◎水泽多。
《说文解字 · 水部》:“涵,水泽多也。”
涵泽。
动
1.浸润、湿润。
《说文解字 · 水部》“涵”字 · 清 · 段玉裁 · 注:“涵,所受润泽多也。”宋 · 王安石《送江宁彭给事赴阙》诗:“威加诸部风霜肃,惠浸连营雨露涵。”
2.包容、容纳。
唐 · 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》诗:“八月湖水平,涵虚混太清。”唐 · 杜牧《九日齐安登高》诗:“江涵秋影雁初飞,与客携壶上翠微。”
包涵、海涵。
3.沉潜、潜水。参见“涵淹”、“涵泳”等条。
名
◎涵洞的简称。
桥涵。
外语翻译
- soak, wet; tolerate, be lenient
- beinhalten, umfassen
- contenir, renfermer, caniveau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胡南切,音含。《說文》:水澤多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涵,沉也。楚郢以南曰涵,或曰潛。
义又,容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僭始既涵。
又,《集韻》:胡纔切,音咸。《詩・小雅》鄭康成讀。
又,《廣韻》:胡感切,音頷。《玉篇》:沒也。一曰水入船。
义《集韻》:或从圅作𣹢,从岑作涔。
注解
〔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涵〕字拼音是h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函,五行属水。
〔涵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圅声。本义是水泽众多。
〔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án] ⑴ 包容,包含⑵ 沉,潜⑶ 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胡男切頁碼第372頁,第5字續丁孫
𣹢
異體涵
水澤多也。从水圅聲。《詩》曰:「僭始旣𣹢。」
附注《玉篇・水部》:「𣹢,或作涵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胡甘反頁碼第911頁,第1行,第2字述
水澤多也。從水函聲。《詩》曰:「僭始旣涵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胡男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31頁,第2字許惟賢第971頁,第1字
水澤多也。
段注所受潤澤多也。
从水。圅聲。
段注胡男切。七部。
詩曰:僭始旣𣹢。
段注《小雅・巧言》文。傳曰:僭,數。涵,容也。按涵訓容者,就受澤多之義而引伸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