竫
立部11画左右结构U+7AEB
国语辞典解释
竫
jìng详细解释
动
◎杜撰。
《公羊传 · 文公十二年》:“以为能变也,其为能变奈何,惟諓諓善竫言。”
副
◎静。
《吕氏春秋 · 慎大览 · 贵因》:“秦越远涂也,竫立安坐而至者,因其械也。”《后汉书 · 卷五二 · 崔骃传》:“竫潜思于至赜兮,骋六经之奥府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疾郢切,音靜 —— 停安也。
义又,《公羊傳・文十二年》:推諓諓善竫言。【何休註】竫,猶撰也。
义又,與靜同。《後漢・崔駰傳》:竫潛思于至頤。【註】與靜同。
义又,小人名。《山海經》:有小人國,名靖人。【郭註】或作竫。《列子・殷湯篇》:竫人長九寸。
义又,諡法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文公太子卒,賜諡爲竫公。
注解
〔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立部。
〔竫〕字拼音是jì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立、爭。
〔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ng] ⑴ 安静:“~立安坐而至者,因其械也。”⑵ 捏造。⑶ 善。⑷ 古通“靖”,谦恭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疾郢切頁碼第348頁,第9字續丁孫
竫
亭安也。从立爭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寂逞反頁碼第846頁,第7行,第1字述
亭安也。從立爭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亭孤直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疾郢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998頁,第2字許惟賢第873頁,第2字
亭安也。
段注亭者,民所安定也。故安定曰亭安。其字俗作停,作渟。亭與竫曡韵。凡安靜字宜作竫。靜其叚借字也。靜者,審也。
从立。爭聲。
段注疾郢切。十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