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洽的意思解释

氵部9画左右结构U+6D3D

氵部

9画

6画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IWGK

EOMR

VOAJ

38161

3174

3902

U+6D3D

441341251 点、点、提、撇、捺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

的组词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qià

基本解释

跟人联系,商量。面~。接~。

谐和。融~。

广博,周遍。博识~闻。

沾湿,浸润。内~五脏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
1.形声。从水,合声。本义:沾湿,浸润。

2.同本义。

,沾也。 《说文》道丰。 张衡《东京赋》是泽南而威北畅也。 《汉书 · 终军传》五藏。 《淮南子 · 要略》

洽濡(沾湿,滋润);洽润(润泽);洽衿(沾湿衣襟)

soak;

3.合,符合。

百礼。 《诗 · 小雅 · 载芟》则无以祖于众也。 《礼记 · 仲尼燕居》

洽愿(称心如愿);洽意(合意;中意);洽悉(与事切合而详尽)

fit; suit;

4.商量,协商意见 。

洽办;面洽;洽商。

consult with; arrange with;

5.假借为“给”。供应。

而爟之,使客无得以助攻备。 《商君书 · 兵守》

supply;

形容词

1.周遍;广博。

元元本本,殚见闻。 班固《西都赋》。注:“洽,遍也。”

洽化(普遍受到薰陶教化);恰闻(见识广博);洽人(学识渊博的人);洽客(广见博闻者);洽浃(广博;周遍)

extensive;

2.和谐;融洽。

比其邻。 《诗 · 小雅 · 正月》民之也。 《诗 · 大雅 · 板》

洽平(太平盛世,四方融洽);洽同(协和统一);洽和(和睦); 洽悦(和睦欢乐)

harmonious; uniform; in harmony;

国语辞典解释


qià

详细解释

1.浸润、沾湿。

《说文解字 · 水部》:“洽,沾也。”晋 · 王嘉《拾遗记 · 卷五》:“帝弥思求,终不复见,涕泣洽席。”

2.深入。

《书经 · 大禹谟》:“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”

3.合、会合。

《诗经 · 周颂 · 载芟》:“为酒为醴,烝畀祖妣,以洽百礼。”

4.和睦、协调。

晋 · 陶渊明《答庞参军诗》:“欢心孔洽,栋宇惟邻。”

融洽。

5.商量、商谈。

洽商、接洽、洽租。

广博、周遍。

《后汉书 · 卷二七 · 杜林传》:“林从竦受学,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

博识洽闻。

xiá

详细解释

(一)之又音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qià

详细解释

1.和谐;和睦。

融洽、欢洽、款洽、感情不洽。

2.接洽;交换意见。

商洽、面洽、洽谈。

3.《书》周遍;广博。

林从竦受学,博洽多闻(《后汉书‧卷二十七‧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‧杜林》)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blend with, be in harmony; to penetrate; to cover; a river in Shenxi
  • gewähren, Übereinstimmung (S)​, Schließer (S)
  • être en accord, discute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唐韻》:侯夾切;《集韻》:轄夾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胡夾切,𡘋音狹 —— 和也、合也。詩・小雅》:洽比其鄰。

又,霑也。書・大禹謨》:好生之德,洽于民心。【正義】洽,謂沾漬優渥;洽于民心,言潤澤多也。

又,《後漢・杜林傳》:京師士大夫,咸推其溥洽〔「溥」字應為「博」字形誤。《後漢書・杜林傳》:咸推其博洽〕【註】洽,徧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天》:太歲在未曰協洽。

又,《集韻》:葛合切,音閤 —— 水名。亦作郃。詩・大雅》:在洽之陽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胡急切,音覡 —— 傅遐〈皇初頌〉:歌九功,舞八佾;鴻澤普,皇恩洽。

又,叶胡頰切,音協。顏延之〈赭白馬賦〉:武義粵其肅陳,文敎迄巳優洽〔已巳字同源,原文巳作已:文敎迄已優洽〕;泰階之平可升,興王之軌可接。

考證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 )

《後漢・杜林傳》京師士大夫咸推其溥洽。

謹照原文溥改博。

注解

〔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洽〕字拼音是qi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合,五行属

〔洽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合声。本义是沾湿,浸润。

〔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ià] ⑴ 跟人联系,商量⑵ 谐和⑶ 广博,周遍⑷ 沾湿,浸润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侯夾切頁碼372頁,第14

洽霑也。从水合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侯夾切頁碼921頁,第3行,第2

洽霑也。從水合聲,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矦夾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233頁,第1許惟賢971頁,第10

洽霑也。

段注《大雅》。民之洽矣。傳曰:洽,合也。此謂《毛詩》假洽爲合也。《釋詁》曰:郃,合也。郃卽洽。《毛詩》在洽之陽,稱引者多作在郃之陽是也。

从水。合聲。

段注矦夾切。七部。

白话解释

洽,沾湿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合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隸變作,楷定作洽。篆文字形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合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