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
意思解释
浅淺
qiǎn基本解释
①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,与“深”相对。深~。~滩。~海。屋子进深~。
②不久,时间短。年代~。
③程度不深的。这篇文章很~。~薄。~尝。~见。~近。~陋。
④颜色淡薄。~红。~淡。
详细解释
动词
◎通“践”。实行,实现 臣之梦浅矣。——《韩非子·难四》
carry out; fulfill;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水,戔( jiān )声。本义:水不深。
2.同本义。与“深”相对。
浅,不深也。 石濑兮浅浅。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。 水浅而舟大也。 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,不知其浅深。 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
shallow;
3.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(跟“深”相反)。
浅草才能没马蹄。 麦田浅鬣寸许。
浅小(距离近);浅攻(近距离出击,不深入敌方腹地)
shallow;
4.浅显,明白易懂。
何以为辨?喻深以浅。
粗浅(浅显不深奥);浅切(浅易切当);浅直(浅显直率);浅注(简明的注释);浅俚(浅显粗俗);浅率(浅近率直;浅显粗率);浅稚(浅显幼稚)
simple; easy;
5.肤浅,浅薄。
浅人不察。
浮浅(浅薄;肤浅);浅丈夫(浅夫。见识短浅的人);浅人(见识浅薄的人);浅妄(浅薄妄为);短浅(狭窄而肤浅);浅术(肤浅的技艺);浅拙(浅薄笨拙)
superficial;
6.狭,窄小 。
浅局(谓见识、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);浅促(狭隘,心胸不开阔)
narrow;
7.时间短。
施及孝文王、 庄襄王,享国之日浅。
相处的时间还浅。
not long;
8.颜色淡的 。
浅蓝。
light;
9.衣带宽松。
逢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
loose;
10.另见 jiān。
外语翻译
- shallow, not deep; superficial
- hell (Adj), seicht, flach, oberflächlich (Adj)
- murmure de l'eau, peu profond, superficiel, cla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七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此演切,𡘋千上聲。《說文》:水不深也。《詩・邶風》:就其淺矣。
义又,《荀子・修身篇》:少聞曰淺。
义又,虎皮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鞹鞃淺幭。【傳】淺,虎皮淺毛也。
义又,凡獸之淺毛者,皆曰淺。《周禮・春官》:巾車鹿淺𧜀。【註】以夏鹿皮爲覆笭。【疏】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,故云。
又,《廣韻》:則前切;《集韻》:將先切,𡘋音箋 —— 與濺同。淺淺,水疾流貌。《楚辭・九歌》:石瀨兮淺淺。
又,《集韻》:在演切,音踐。《古文尚書・堯典》「寅淺納日」,馬融讀。今作餞。
又,則旰切,音贊 —— 與灒同,汙灑也。
又,子賤切,音箭 —— 與濺同,水激也。《儀禮・士虞禮》〔註〕:槃以盛棄水,爲淺汙人也。
义又,與翦通。《儀禮・士喪禮》:用疏布緇翦。【註】翦,淺也。
注解
〔淺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淺〕字拼音是qiǎ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戔。
〔淺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ǎn] ⑴ 见“浅1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衍切頁碼第368頁,第28字續丁孫
淺
不深也。从水戔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剌件反頁碼第902頁,第6行,第1字述
不深也。從水戔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204頁,第1字許惟賢第959頁,第3字
不深也。
段注許於深下但云水名。不云不淺。而測下淺下突下可以補足其義。是亦一例。按不深曰淺。不廣亦曰淺。故《考工記》曰:以博爲帴。帴者,淺之假借。又馬,鄭古文尚書夤淺納曰:馬云:淺,滅也。馬意讀爲戩滅之戩。謂伺曰入也。
从水。戔聲。
段注七衍切。十四部。
白话解释
浅,水不深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戋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作,戰國文字作
,與篆文的字形皆係從水、戔聲。所不同在於金文為鳥蟲書,戔聲下加添裝飾的筆畫,戰國文字與篆文則在形符與聲符的位置互易,這些都是古文字中常見的現象,其實仍是同一個字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戔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
,楷定作淺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