漘
氵部14画左右结构U+6F18
外语翻译
- bank
- Küste, Strebe (S)
- berge, rivag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食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船倫切,𡘋音脣。《說文》:水厓也。《詩・王風》:在河之漘。【傳】漘,水隒也。《疏》引《爾雅》云:夷上灑下曰漘。郭云:涯上平坦而下水深爲漘。《集韻》:或省作浱。
考證
《詩・王風》在河之漘。《疏》引爾雅云,夷上灑下曰漘。
謹照原文灑下改洒下。曰漘改不漘。
注解
〔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漘〕字拼音是chú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脣,五行属水。
〔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ún] ⑴ 水边:“坎坎伐轮兮,置之河之~兮。”⑵ 临水的山崖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常倫切頁碼第369頁,第12字續丁孫
漘
異體滣
水厓也。从水脣聲。《詩》曰:「寘河之漘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是倫反頁碼第904頁,第2行,第1字述
水崖也。從水脣聲。《詩》曰:「寘河之漘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云:『夷上洒下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常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208頁,第4字許惟賢第961頁,第4字
水厓也。
段注《魏風》傳。漘,厓也。《爾雅》曰:厓,夷上洒下漘。按夷上謂上平也。洒下謂側水邊者斗峭。
从水。脣聲。
段注常倫切。十三部。
詩曰:寘河之漘。
段注《集韵》、《類篇》皆河上有諸。《韵會》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