蠇
虫部18画左右结构U+8807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集韻》:蠣本字。
义又,同「䘍」。𡘋詳本字註。
注解
〔蠇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。
〔蠇〕字拼音是l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萬。
〔蠇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ì] ⑴ 古同“蛎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力制切頁碼第445頁,第3字續丁孫
蠇
異體蠣
蚌屬。似螊,微大,出海中,今民食之。从虫萬聲。讀若賴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力制切頁碼第1050頁,第5行,第2字述
蚌屬。似螊,微大,出海中,今民食之。從虫萬聲。讀若賴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力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8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166頁,第4字
蚌屬。佀螊𣁋大。
段注螊卽上文長寸而白者。據《本艸經》牡蠣條注。則此物有絕大者。不得云似螊𣁋大也。且蛤下作厲。云秦謂之牡厲。似蛤屬有厲。蚌屬有蠇。其字不必同。不煩以《本艸》牽合也。許所聞或與後人不盡合。讀書不貴盡信。
出海中。今民食之。从虫。萬聲。讀若賴。
段注力制切。十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