菉
意思解释
菉
lù基本解释
①荩草。
②古通“绿”,绿色。
③古通“录”,收录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草名。即荩草 。一名“王刍”。
菉,王刍也。从草,录声。 菉蘋齐叶兮。 菉似竹,高五六尺,淇水侧人谓之菉竹。
hispid arthra-xon;
2.一年生细柔草本。叶片卵状披针形,近似竹叶。生草坡或阴湿地。作牧草。茎叶药用,汁液可作黄色染料。
菉竹(荩草的别名);梅菉(地名,在广东)
古壮字释义
菉
◎读音dug。 量词:苗, 棵,丛, 根。[双~ 苝]两棵菜。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the green bamboo; greenish bamboo
- grün, kurz gemähte Fläche rund um das Loch (Sport)
- Arthraxon ciliare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力玉切;《正韻》:盧谷切,𡘋音錄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菉,王芻。【註】菉,蓐也,今呼鴟脚莎。【疏】卽鹿蓐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薋菉葹以盈室兮。謝朓詩:霜剪江南菉。
义又,通錄。汲冢《周書》:堂下之東面,郭叔掌爲天子菉幣焉。【註】菉,錄 —— 諸侯之幣也。
义通作綠。《詩・小雅》:終朝采綠。【疏】綠同「菉」。
注解
〔菉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菉〕字拼音是l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彔。
〔菉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ù] ⑴ 荩草。⑵ 古通“绿”,绿色。⑶ 古通“录”,收录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力玉切頁碼第30頁,第17字續丁孫
菉
異體菉
王芻也。从艸录聲。《詩》曰:「菉竹猗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劣束反頁碼第106頁,第1行,第2字述
王芻。從艸录聲。《詩》曰:「菉竹猗猗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注云:「鴨腳莎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力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82頁,第2字許惟賢第79頁,第7字
王芻也。
段注見《釋艸》、《毛傳》。
从艸。彔聲。
段注力玉切。三部。籒文作[⿱菉廾]。
詩曰:箓竹猗猗。
段注今《毛詩》作綠。《大學》引作箓。《小雅》。終朝采綠。王逸引作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