咅
口部8画上下结构U+5485
外语翻译
- to spit out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义《玉篇》同上(同「㕻」)。《廣韻》:《說文》本作㕻,隷變作咅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㰯、㖣、哣。
注解
〔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咅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pǒu、tòu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立、口。
〔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ǒu] ⑴ 义同“呸”,表示斥责或唾弃。㈡ [tòu] ⑴ 表示拒绝的语声。《説文•、部》:“咅,相與語唾而不受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天口切頁碼第159頁,第11字續丁孫
㕻
異體咅
相與語,唾而不受也。从丶从否,否亦聲。
㰯
咅或从豆从欠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他豆反頁碼第404頁,第1行,第1字述
相與語唾而不受也。從否,從丶,否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唾而不受,止其言也。丶,柱止也;故從丶。棓、部、倍、陪、菩、箁從此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04頁,第2行,第1字述
咅或從豆、欠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天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857頁,第1字許惟賢第379頁,第6字
相與語唾而不受也。
段注今俗有此。
从丶。从否。
段注《不部》曰:否,不也。从丶否者,主於不然也。
丶亦聲。
段注丶各本作否。非。今正。㕻,韵書皆入侯部。或字从豆聲。豆與丶同部。《周易》蔀斗主爲韵。蔀正㕻聲也。天口切。四部。其形𣜩作咅。
咅或从豆欠。
段注欠者,口气也。豆者,聲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