洭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
◎〔~河〕水名,在中国广东省。
详细解释
名词
◎古地名、水名用字 [ Kuāng River]。
洭水出关( 洭浦关)右合 溱水谓之 洭口。
洭口(今广东省英德县西南连江口);洭水(今广东省北部的连江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去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曲王切,𡘋音匡 —— 水名。《說文》:水,出桂陽縣盧聚山洭浦關爲桂水。《水經注》:《山海經》謂之湟水,亦曰漼水。《集韻》本作𣶕,隷省作洭,《漢書》作。
考證
《集韻》本作𣶕,隷省作洭。漢書作𣶕。
謹按漢書作𣶕,不作𣶕。改𣶕。原字从氵从匚从子作。又㳝。
注解
〔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洭〕字拼音是ku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匡。
〔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kuāng] ⑴ 〔~河〕水名,在中国广东省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去王切頁碼第361頁,第21字續丁孫
𣶕
異體洭
水。出桂陽縣盧聚,山洭浦關爲桂水。从水匩聲。
附注姚文田、嚴可均校議:「山,當作出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區昌反頁碼第886頁,第7行,第1字述
水,出桂陽縣盧聚。山洭浦關爲桂水。從水匡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桂陽郡含洭縣洭水所出,東北如沅,又桂水出桂陽縣,東北入湘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去王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112頁,第1字許惟賢第922頁,第3字
洭水。出桂陽縣盧聚。南出洭浦關爲桂水。
段注縣字依《韵會》補。此水出桂陽郡桂陽縣。郡縣同名。故曰桂陽縣。如《邑部》鄏下云河南縣之例。南出二字,各本作山字。今依《水經》正。桂陽郡桂陽,二志同。今廣東廣州府連州州治,卽漢縣地也。《前志》桂陽下曰:洭水南至四會入鬱。過郡二。行九百里。二郡,桂陽南海也。《水經》曰:洭水,出桂陽縣盧聚。東南過含洭縣南。出洭浦關爲桂水。按《前志》南海中宿縣有洭浦關。酈注亦云尒。今志文關作官。桂陽下洭作匯。皆譌字也。今洭水出連山縣。東南流。經連州,英德縣,淸遠縣。合湞水。經三水縣至廣州府城西。入西江以入海。班所謂入鬱,今廣東之北江也。其出洭浦關,在今淸遠縣。酈氏曰:桂水者,洭之別名也。
从水。匩聲。
段注去王切。十部。按洭水亦曰湟水。《史記》。出桂陽。下匯水。滙者,洭之誤。《漢書》作下湟水。是也。酈氏引《山海經》湟水。今《山海經》云:潢水出桂陽西《北山》。東南注肄水。入敦浦西。潢者,湟之聲誤。敦者,郭之字誤。《水經注》引作郭浦。郭浦卽洭浦也。音相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