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
意思解释
品
pǐn基本解释
①物件。物~。产~。赠~。战利~。
②等级,种类。~名。~类。~色。~位。
③性质。~质。~行( xíng )。~节(指人的品行节操)。人~。
④体察出好坏、优劣等。~评。~第(品评优劣而定其等级)。~味(品尝)。
⑤指吹弄乐器。~箫。
⑥姓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会意,从三口。口代表人,三个表多数,意即众多的人。本义:众多。
2.同本义。
品,众庶也。
品人(众多的人);品事(诸多事项);品物(各类特定范围之物);品供(各种供品);品象(众人);品庶(众人百姓);品极(众多)
numerous;
3.颜色淡 。
品绿。
light;
4.齐一,相同。
品,齐也。 品其百笾。
similar; alike; same;
名词
1.事物的种类。
五品不逊。 厥贡惟金三品。 果、肴非远方珍异,食非多品。
货品(货物或货物的品种);品汇(事物的品种类别);品搭(按品类等级搭配);品流(品类;流别);品例(种类);品件(花色品种);用品(应用的物品);珍品(珍贵的物品);品物(物品;东西)
species;
2.品性;品格 。
人品(人的品质);品诣(品行);品概(品格;气节);品地(品质;本色;官职);品格儿(相貌;形体);品极(人品的高低)
character;
3.等级。
品从(等级);上品。
grade;
4.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阶、爵阶。
皇上超擢品卿衔军机章京。
品子(品官之子弟);品次(位列;品级);品制(等级制度);品命(官阶;品位);品著(指不同品位的服饰);品从(正从。指古代官吏的正品与从品);品爵(品级爵位);品令(选拔官吏的格令)
rank;
5.格调。
诗之品有九。
style;
6.标准, 基准 。
品式(标准;法式); 品度(标准, 法度)
standard;
7.法式, 法则。
乡有俗, 国有法。…品有所成, 故曰人不一事。
rule;
8.乐器构件名。指月琴、琵琶等乐器上的弦枕木。
bridge of Chinese string instrument;
9.古地名 。唐宋皆有品州, 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地区境内。
Pin prefecture;
10.姓。
动词
1.演奏乐器 。
品竹(吹奏管乐器);品竹弹丝(吹拉弹唱);品弄(吹奏);品统法(弦乐曲调的弹奏技法);品箫弄笛(吹奏洞箫和笛子)
blow;
2.评价,衡量。
于病中犹作《汉晋春秋》,品评卓逸。 品其名位,犹不失下曹从事。
品度(品评打量);品择(品评选择);品藻(品评;评论);品酌(衡量,斟酌);品选(评选);品头题足(亦作“品头论足”。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)
judge;
3.品尝 。
品茶,品月。
taste sth. with discrimination; sample; savour;
国语辞典解释
品
pǐn详细解释
形
◎众多的。
《说文解字 · 品部》:“品,众庶也。”《易经 · 乾卦 · 彖曰》:“云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 ”
名
1.某一类东西的总称。
物品、食品、成品、商品。
2.事物的种类。
《书经 · 禹贡》:“厥贡惟金三品。”孔安国 · 传:“金、银、铜也。”南朝梁 · 刘勰《文心雕龙 · 原道》:“傍及万品,动植皆文。”
3.等级。
上品、极品、诗品。
4.古代官制中的阶级。
元 · 关汉卿《碧玉箫 · 秋景堪题曲》:“官品极,到底成何济!”
一品、官品。
5.人的德性。
人品、学品。
6.姓。如明代有品嵒。
动
1.评量、评断好坏优劣。
品诗、品文。
2.吹奏乐器。
品竹、品箫。
两岸词典解释
品
pǐn详细解释
1.物品;东西。
食品、商品、舶来品、保养品。
2.事物的种类。
品种、冰品、茶品。
3.物品的等级。
精品、极品、次级品。
4.品格。
品行、人品、品学兼优。
5.鉴别优劣、好坏。
品酒、品茗、品评。
6.姓。
外语翻译
- article, product, commodity
- Eigenschaft, Qualität, Charakter (S), Gegenstand, Artikel, Sache, Produkt (S, Wirtsch), Rang, Klasse, Grad (S), probieren, kosten, abschmecken, schmecken (V), Pin (Eig, Fam)
- produit, objet, qualité, ordre, caractère, apprécier, déguste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丕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丕錦切,𡘋匹上聲。《說文》:衆庶也。《廣韻》:類也。《易・乾卦》:品物流形。【疏】品類之物,流布成形。
义又,《書・舜典》:五品不遜。【疏】品爲品秩,一家之內,尊𤰞之差,卽父母兄弟子是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物件曰品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貢惟金三品。【疏】鄭云以爲金三品者,銅三色也。《易・巽卦》:田獲三品。【註】一曰乾豆,二曰賔客,三曰充君之庖。《禮・禮器》:薦不美多品。又,〈少儀〉:問品味,曰:子亟食于某乎。【疏】品味者,殽饌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・膳夫》:品,嘗食㊟〔「品」上有「膳夫授祭」四字,「嘗」下有「王乃食」三字。原文作「膳夫授祭品,嘗食,王乃食」〕。【註】品者,每物皆嘗之,道尊者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品格也。《禮・檀弓》:品節斯,斯之謂禮。【疏】品,階格也、節制斷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齊也。〈周語〉:品其百籩。
义又,同「也」。《前漢・李尋傳》:百里爲品。【註】孟康曰:品,同「也」,言百里內數度同「也」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官品。〈周語〉:外官不過九品。【註】九卿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式也、法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二口則生訟,三口乃能品量。
义又,官名。《正字通》:唐宦官曰品官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出何氏《姓苑》。《正字通》:明有品嵒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文十五年》:楚子乗驛㊟〔「驛」,原文作「馹」〕,會師于臨品。
义又,《前漢・西域傳》:戎盧國王治𤰞品城。
考證
《書・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疏》鄭云以爲金三品者,銅三色也。
謹照原文鄭云改鄭元。
《左傳・文十五年》楚予乗驛。
謹照原文十五年改十六年。驛改馹。
注解
〔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品〕字拼音是pǐn,品字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吅,五行属水。
〔品〕字造字法是会意,从三口。口代表人,三个表多数,意即众多的人。本义是众多。
〔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ǐn] ⑴ 物件⑵ 等级,种类⑶ 性质⑷ 体察出好坏、优劣等⑸ 指吹弄乐器⑹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丕飲切頁碼第63頁,第5字續丁孫
品
眾庶也。从三口。凡品之屬皆从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披甚反頁碼第180頁,第5行,第1字述
衆庻也。從三口。凡品之屬,皆從品。
鍇注臣鍇按:《國語》曰:「天子千品萬官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丕飮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338頁,第1字許惟賢第151頁,第7字
眾庶也。从三口。
段注人三爲眾。故從三口。會意。丕飮切。七部。
凡品之屬皆从品。
白话解释
品,众庶万民。字形采用三个“口”会义。所有与品相关的字都采用“品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到楷書,品字字形都是從三口,以會眾人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