茿
艹部9画上下结构U+833F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張六切,音築。《玉篇》:萹茿也。《爾雅》作蓄。【郭註】似小藜,赤莖,有節,好生道旁,可食,殺蟲。
注解
〔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茿〕字拼音是zhú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巩。
〔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ú] ⑴ 〔萹~〕一种清湿热、利小便的中药草。亦称“萹蓄”、“扁竹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陟玉切頁碼第18頁,第6字續丁孫
𦯋
異體茿
萹茿也。从艸,筑省聲。
附注《正字通・艸部》:「𦯋,茿本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陟祝反頁碼第106頁,第3行,第2字述
萹茿也。從艸,筑省聲。
鍇注臣鍇按:今人呼萹竹是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陟玉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01頁,第2字許惟賢第43頁,第8字
萹筑也。从艸。茿省聲。
段注陟玉切。三部。按此不云巩聲而云筑省聲者。以巩字。工聲。筑字,竹亦聲也。茿篆鍇本在後䓊下范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