耜
意思解释
耜
sì基本解释
◎耒下端铲土的部件。装在犁上,用以翻土。先以木为之,后改用金属。《釋名•釋用器》:“耜,似也,似齒之斷物也。”
详细解释
名词
1.(形声。从耒,以声。耒( lěi ),翻土的工具。本义:古代农具名,耒耜的主要部件,似锹) 耒下端铲土的部分,装在犁上,用以翻土。
字亦作耜。耜,来下剌臿也。古以木为之,后世以金。 斵木为耜。 禹亲自操耜。 古者剡耜而耕。 脩来耜。
spade-like plough;
2.民无悬耜,野无奥草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中》。 韦昭注:“入土曰耜,耜柄曰耒。”
动词
◎引申为以耜铲土 薙氏掌杀草…冬日至而耜之。——《周礼·薙氏》 【漢典】。
spade;
外语翻译
- spade-shaped tool; plow
- Pflug, pflügen (S)
- soc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廣韻》:詳里切;《集韻》:象齒切;《韻會》:序姊切,𡘋音似。《說文》:臿也。本作㭒,今文作耜。《玉篇》:耒端木。《廣韻》:耒耜,《世本》曰:倕作耜。《古史考》曰:神農作耜。《易・繫辭》:斷木爲耜。《詩・小雅》:以我覃耜,俶載南畝。《禮・月令》:季冬之月,命農計耦耕事,修耒耜。【註】耜者,耒之金也,廣五寸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匠人》:耜廣五寸,二耜爲耦。【疏】耜謂耒頭金,金廣五寸。《釋名》:耜,似也,似齒之斷物也。
义《說文》或作梩,《集韻》亦或作𦓨、杞、䎣,又作枱、𨐠。
考證
《易・繫辭》斷木爲耜。
謹照原文斷木改斵木。
注解
〔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耒部。
〔耜〕字拼音是s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耒、㠯,五行属木。
〔耜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耒,以声。耒( lěi ),翻土的工具。本义是古代农具名,耒耜的主要部件,似锹。
〔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ì] ⑴ 耒下端铲土的部件。装在犁上,用以翻土。先以木为之,后改用金属。《釋名•釋用器》:“耜,似也,似齒之斷物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詳里切頁碼第189頁,第5字續丁孫
㭒
異體耜
臿也。从木㠯聲。一曰徙土輂,齊人語也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耜。
梩
或从里。
附注王筠句讀:「古以木為之,後世以金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詳紀反頁碼第476頁,第5行,第2字述
臿也。從木㠯聲。一曰徙土輂,齊人語。
鍇注臣鍇曰:「㠯,即以字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476頁,第6行,第1字述
或從里,
鍇注臣鍇曰:「里聲。《周禮》曰『周人輂加載一梩』是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詳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033頁,第2字許惟賢第455頁,第2字
臿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注引《司馬法》曰:輦一斧,一斤,一鑿,一梩。疏云:梩,或解謂臿。或解謂鍬。鍬臿亦不殊。《孟子》。葢歸反虆梩而掩之。趙曰:虆梩,籠臿之屬。可以取土者也。按虆卽欙之假借字。可以舁土者。梩同㭒。可以臿地揠土者。趙以籠屬釋虆。以臿屬釋梩也。
從木。㠯聲。
段注詳里切。一部。郭注《方言》音駭。
一曰徙土輂。
段注此別一義。謂㭒卽欙。孫奭《孟子・音義》云:梩,土轝也。本此。《廣韵》曰:梩,里之切。徙土轝。出《六韜》。
齊人語也。
段注按此四字與宋魏曰㭉文法同。《方言》云:臿,東齊謂之梩是也。由此言之。疑一曰徙土輂五字當移在此下。
或從里。
段注㠯聲里聲同在一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