欪
欠部9画左右结构U+6B2A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丑律切;《集韻》:敕律切,𡘋音黜。《說文》:咄欪,無慙也。一曰無腸意。
又,《集韻》:許勿切,音䬍 —— 義同。
又,《廣韻》:許吉切;《集韻》:閴吉切,𡘋音欯。《廣韻》:訶也。《集韻》:說也。
又,《集韻》:喫吉切,音詰。又,呼八切,音搰 —— 義𡘋同。又,《集韻》:敕栗切,音抶 —— 與咥同,笑也。
注解
〔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欪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chù、qù、x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出、欠。
〔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ù] ⑴ 无心;一说无知。⑵ 呵斥。㈡ [qù] ⑴ 说。㈢ [xì] ⑴ 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丑律切頁碼第288頁,第1字續丁孫
欪
咄欪,無慙。一曰無腸意。从欠出聲。讀若芔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敕密反頁碼第726頁,第2行,第3字述
咄欪,無慙。一曰無腸意。從欠出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蹙鼻爲㰶,猶今俗人之言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丑律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651頁,第5字許惟賢第724頁,第4字
咄欪,
段注逗。此㬪韵。古語也。
無慙。一曰無腸意。
段注無腸猶無心也。按《廣韵》云:訶也。葢謂同咄。
从欠。出聲。讀若屮。
段注丑律切。五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