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汉语字典 >

嘔的意思解释

口部14画左右结构U+5614

口部

14画

11画

左右结构

KAKK

RSRR

JHJJ

61016

U+5614

25112512512515 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折/竖弯

𠴰𣢨𧖼

的笔顺

意思解释


ǒu

基本解释

吐。~吐。~血。~心瀝血(形容費盡心血)。作~(噁心,厭惡)。

详细解释

1.形聲。從口,區( ōu )聲。本義:東西在胃喉中上涌,從口中出來。

2.同本義。

歐,吐也。 《說文》。字亦作嘔。吾伏血。 《左傳 · 哀公二年》其音如 《山海經 · 東山經》有女子方跪,據樹而絲北海外也。 《博物志 · 異人》老夫情懷惡,泄臥數日。 唐 · 杜甫《北征》

嘔逆(噁心想吐);嘔泄(吐瀉);嘔家(平素患有噁心、嘔吐的病人)

vomit;

3.古通「謳」。唱歌。

其妻亦負戴相隨,數止買臣毋歌道中。 《漢書 · 朱買臣傳》

嘔吟(歌吟);嘔唱(唱歌)

sing the praise of;

4.逗弄;故意惹人生怒。

你不要我。 《水滸傳》

tease; get angry;

象声词

象聲詞 。

嘔呀(象聲詞);嘔吼(象聲詞。野獸嗥叫聲);嘔軋(象聲詞。搖櫓聲);嘔呢(象聲詞。幼兒語聲);嘔哇(象聲詞。歌聲);嘔啞(象聲詞。小兒說話聲、車行聲、搖櫓聲、鳥鳴聲等);嘔嘎(象聲詞。燕雀鳴叫聲)

oh;

ōu

基本解释

〔~啞〕形容管弦樂曲、嬰兒說話、搖櫓、鳥鳴等聲音,如“~~學語”、“~~管弦”。

同“謳”,歌頌。

òu

基本解释

同“慪”,慪氣。

国语辞典解释


ǒu

详细解释

吐。

《左传 · 哀公二年》:“吾伏弢呕血。”唐 · 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老夫情怀恶,呕泄卧数日。”

òu

详细解释

1.招惹、引人生气。

《儿女英雄传 · 第三回》:“把个老头子呕的嚷一阵,闹一阵。”

这是存心呕他的。

2.生气、动怒。

《水浒传 · 第二回》:“老汉的儿子,从小不务农业,只爱刺鎗使棒,母亲说他不得,呕气死了。”

有什么不高兴就说出来吧!别呕出病来。

ōu

详细解释

1.歌唱。

《汉书 · 卷六四上 · 朱买臣传》:“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。”

呕歌。

2.(一)之又音。

参见“呕唲”、“呕哑”等条。

详细解释

张口呵气使温暖。

《文选 · 扬雄 · 剧秦美新》:“玄黄剖判,上下相呕。”

参见“呕呕”条。

两岸词典解释


ǒu

详细解释

吐(ㄊㄨˋ tù)。

呕心沥血、令人作呕。

ōu

详细解释

1.歌唱。也作“謳”。

呕歌。

2.乐声。

管弦呕哑。

òu

详细解释

1.使人生气。

存心呕我、呕得他火冒三丈。

2.生气;恼怒。

呕气。

外语翻译


  • to vomit; annoy, enrage
  • vomir

康熙字典


康熙字典原文

正文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 )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烏侯切,音歐。廣韻》:唲嘔,小兒語也。荀子・富國篇》:唲嘔之。

又,《博雅》:嘔嘔,喜也。

又,水名。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幷州,其川曰虖池嘔夷〔開明版無「曰」字〕【釋文】嘔,烏侯反。

又,與謳通。前漢・朱買臣傳》:其妻亦負戴相隨,數止買臣,毋歌嘔道中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匈于切,音訏。集韻》:悅言也。正韻》:慈愛之聲。史記・韓信傳》:言語嘔嘔。漢書》作姁姁。集韻》同「呴」。

又,《集韻》:虧于切,音區 —— 嘔夷,水名。周禮》嘔夷:〔釋文〕一音驅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𡘋春朱切,音樞 —— 怒聲。

又,《廣韻》:烏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於口切,𡘋音歐。廣韻》與歐同,吐也。左傳・哀二年》:𥳑子曰:吾伏弢嘔血,鼓音不衰〔「𥳑」,開明版作「簡」〕【釋文】嘔,本又作𠴰集韻》或作𠴰、㰶、𧖼𣢨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威遇切,音嫗。集韻》:和悅貌。前漢・王褒傳》:嘔喩受之。應劭讀。

注解

〔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嘔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ǒu、ōu、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區

〔嘔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口,區( ōu )聲。本义是東西在胃喉中上涌,從口中出來。

〔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ǒu] ⑴ 吐 [ōu] ⑴ 〔~啞〕形容管弦樂曲、嬰兒說話、搖櫓、鳥鳴等聲音,如“~~學語”、“~~管弦”。⑵ 同“謳”,歌頌。 [òu] ⑴ 同“慪”,慪氣。

说文解字
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下反切烏后切頁碼287頁,第9

歐吐也。从欠區聲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『嘔』,正字當作『歐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六反切恩斗反頁碼725頁,第6行,第2

歐吐。從欠區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下反切烏后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646頁,第5許惟賢722頁,第2

歐吐也。

段注《海外經》。歐絲之野。一女子跪據樹歐絲。

从欠。區聲。

段注烏后切。四部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字形從欠、區聲。「欠」為張口氣散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口有關;「區」為收藏隱匿,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大陸通行規範字作「欧」。

©2025 在线词典网[www.zxcidian.com]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
在线词典网是专业的词语、成语、字典在线查询网站,本站数据仅供参考,最终以新华字典、汉语词典、成语词典等书籍为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