蓲
国语辞典解释
蓲
ōu详细解释
名
◎植物名。即刺榆。榆科刺榆属,落叶乔木。树皮为条状剥裂,呈灰色。枝条强韧,皮孔隆起显著。叶椭圆形,边缘有整齐锯齿,脉胳明显。果实扁状歪椎形,顶部有狭翅。木质可供制造器具、农具。
《山海经 · 海内南经》:“其实如栾,其大若蓲。”清 · 郝懿行 · 疏:“蓲,刺榆也。”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去鳩切,音丘。《玉篇》:烏蓲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葭菼揭揭。【箋】薍,江東呼爲烏蓲。
又,烏侯切,音漚 —— 與藲同。《山海經》:其木苦蓲。【註】刺榆也。
又,《集韻》同「䓵」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異荂蓲蘛。【註】《爾雅》曰:蓲華也。蓲與敷同。《字彙補》:䓵,漢隷同「蓲」。
又,邕俱切,音紆 —— 草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同「昫」,煦也。《太𤣥經》:陽蓲萬物。
注解
〔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蓲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ū、xū、f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艹、區。
〔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ū] ⑴ 〔乌~〕初生的芦苇。㈡ [xū] ⑴ 温暖:“阳~万物。”㈢ [fū] ⑴ 〔~萮〕(花)盛开。亦作“蓲蘛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去鳩切頁碼第19頁,第21字續丁孫
蓲
艸也。从艸區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反切起秋反頁碼第75頁,第3行,第1字述
艸也。從艸區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注:「江東呼細藋爲烏蓲,音丘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下反切去鳩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12頁,第4字許惟賢第48頁,第7字
烏蓲,
段注逗二字依《爾雅音義》補。
艸也。
段注《廣韵》曰:烏蓲,艸名。本《說文》。郭注《爾雅》菼薍云:江東呼爲烏蓲。音𠀌。許不與蒹薍𦵹薕四字類廁。則許意不同郭也。
从艸。區聲。
段注去鳩切。古音在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