騎
意思解释
騎骑
qí基本解释
①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。~馬。~射。~兵。~者善墮(經常騎馬的常會掉下馬來;喻擅長某事物的人,反而容易大意,招致失誤)。
②兼跨兩邊。~縫蓋章。
③騎的馬或乘坐的其他動物(舊讀jì)坐~。
④騎兵,亦泛指騎馬的人(舊讀jì)輕~。鐵~。車~。
⑤一人一馬的合稱(舊讀jì)千~。千乘萬~。
详细解释
動
1.形聲。从馬,奇聲。本義:跨馬。
2.同本義。
騎,跨馬也。 步騎羅些。 脫身獨騎。 其子好騎。 騎大馬。 騎馬挾矢。
騎射(騎馬射箭);騎寇(騎馬入侵的賊寇,也是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鄙稱);騎獵(騎馬打獵);騎戰(騎馬打仗)
ride;
3.跨於物上或兩邊叫騎,跨坐。
不騎衡。
騎兩頭馬(比喻兩頭觀望,看風向);騎鯨(乘鯨;借指死亡或隱遁);騎驢覓驢(是說忘記自己已有又向外追求);騎鶴上揚州(比喻妄想、奢望)
stride;
4.跨越。
爽氣收回騎月雨,快風散盡滿天雲。
surmount;
名词
1.馬。
前有車騎。 不聞爺孃喚女聲,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。 下騎搏戰。
坐騎(供人騎的馬);車騎(車和馬)
horse;
2.騎兵;騎馬的人。
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 項王。 宦騎與黃門附馬。 騎乃得過。 諜報敵騎至。
騎邑(騎士的居邑);輕騎(輕裝的騎兵);驍騎(勇猛的騎兵);騎軍(騎兵部隊);騎操(騎兵操練)
cavalryman; rider;
3.侍從。
公孫弘斷髮而爲 越王騎。
attendant;
量词
1.用於馬,相當於「匹」。
掙下一頭牛兒,一騎馬兒。
2.&;X({jì}) 一人一馬的合稱。
騎千餘。 東方千餘騎。 翩翩兩騎來是誰。 賊二十餘騎。
国语辞典解释
騎骑
qí详细解释
动
1.跨坐在动物或其他物体的上面。
《史记 · 卷七 · 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乃上马骑。”唐 · 李贺《苦画短》诗:“谁似任公子,云中骑碧驴。”
骑马、骑车、骑虎难下。
2.兼跨两处。
宋 · 陆游《村社祷晴有应》诗:“爽气收回骑月雨,快风散尽满天云。”
骑缝章。
騎骑
jì详细解释
名
1.乘坐的马。
明 ·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 · 卷一上 · 游天台山日记》:“取寒、明两岩道,由寺向西门觅骑。”
坐骑。
2.乘马作战的士卒。
《史记 · 卷七 · 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。”唐 · 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胡骑凭陵杂风雨。”
铁骑、轻骑。
3.量词。计算人马的单位。
唐 · 李白《从军行》:“突营射杀呼延将,独领残兵千骑归。”《三国演义 · 第四回》:“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。”
两岸词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ride horseback; mount; cavalry
- (Fahrrad, Motorrad) fahren (V), reiten (V), Qi (Eig, Fam)
- chevaucher, monter à califourchon, monter à (vélo, ...)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渠羈切;《正韻》:渠宜切,𡘋音奇。《說文》:跨馬也。《逸雅》:騎,支也,兩脚支別也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奇寄切,音芰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《增韻》:馬軍曰騎。《禮・曲禮》:前有車騎。【註】古人不騎馬,故經典無言騎。今言騎,是周末時禮。《能攺齋漫錄》:《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左師展將以公乗馬而歸,劉炫謂欲與公單騎而歸,此騎馬之漸也。《正字通》:古者服牛乗馬,馬以駕車,不言單騎。至六國時,始有單騎,蘇秦所謂車千乗、騎萬匹是也。
义又,票騎,官名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以霍去病爲票騎將軍。【註】位三司,品秩同大將軍。
义又,旄頭騎。《漢官儀》:舊選羽林爲旄頭,被髮先驅。或云旄頭騎自秦始。
义又,飛騎。《正字通》:唐貞觀中,擇膂力驍捷善射者,謂之飛騎。衣五色袍,乗六閑馬,每上出遊幸,從駕行。
义又,姓。《戰國策》:燕將騎劫。
考證
《逸雅》騎,支也。
謹照原書逸雅改䆁名。
《禮・曲禮》前有車騎。〔註〕古人不騎馬。
謹照原書註改疏。
注解
〔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馬部。
〔騎〕字拼音是q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馬、奇。
〔騎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馬,奇聲。本义是跨馬。
〔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í] ⑴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東西上⑵ 兼跨兩邊⑶ 騎的馬或乘坐的其他動物(舊讀jì)⑷ 騎兵,亦泛指騎馬的人(舊讀jì)⑸ 一人一馬的合稱(舊讀jì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渠羈切頁碼第323頁,第17字續丁孫
騎
跨馬也。从馬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巨離反頁碼第796頁,第1行,第2字述
跨馬也。從馬奇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渠羈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856頁,第3字許惟賢第811頁,第5字
跨馬也。
段注兩髀跨馬謂之騎。因之人在馬上謂之騎。今分平去二音。《曲禮》曰:前有車騎。《正義》曰:古人不騎馬。故《經典》無言騎者。今言騎,當是周末時禮。按《左傳》。左師展將以昭公乘馬而歸。此必謂騎也。然則古人非無騎矣。趙旃以其良馬二。濟其兄與叔父。非單騎乎。
从馬。奇聲。
段注渠羈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白话解释
骑,跨马而行。字形采用“马”作边旁,“奇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作,由「馬」、「奇」二字構成。從馬,示所騎牲口之義。從奇,聲符,注明音讀。所從「奇」乃「㐄」之假借,而有跨馬之義(《文字析義》,P.98)。戰國文字承自金文,右體上端「大」形多所變易。篆文從馬、奇聲。隸書承自篆文,「大」變易作「
」。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