盡
意思解释
盡尽
jìn基本解释
①完毕。用~。说不~。取之不~。
②达到极端。~头。山穷水~。~情。自~(自杀)。
③全部用出,竭力做到。~心。~力。~瘁。~职。~忠。~责。人~其才。物~其用。
④都,全。~然。~是白的。~收眼底。~释前嫌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◎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。盛東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。本義:器物中空) 同本義。
盡,器中空也。
盡觴(飲盡杯中之酒);盡光(精光。全無剩餘)
empty;
動
1.竭;完;沒有了。
盡,竭也,終也。 盡,止也。 盡莫不然也。 固民自盡。 盡信書。 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 盡信書。 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 攻械盡。 民力盡於無用。 馬力盡矣。 林盡水源。 雪盡馬蹄輕。 以盡吾齒。 盡其肉。 燒盡北船。 必盡吾力。 擔中肉盡,止有剩骨。
盡言(竭盡其言);盡志(竭盡心志);盡哀(竭盡哀思);盡盤將軍(指貪吃的人);盡敬(竭盡敬意)
exhaust; finish;
2.達到極限。
五帝三王之於樂,盡之矣。
盡美(極美;完美);盡善(十分完善);盡齒(盡其年壽;指衰老)
within the limits of; no more than;
3.全部用上;全部使出 。
盡辭(毫無保留地把話說出來);盡醉(盡情醉酒)
to the greatest extent;
4.死。
轉側牀頭,惟思自盡。
盡命(終天年;效死;喪命);盡年(極其天年);盡死(效死);盡絕(絕滅)
die;
5.努力完成 [use up;do one’s most]。
農以力盡田,賈以察盡財,百工以巧盡械器。
盡義務(盡本分,完成自己所應做的事);盡規(竭力謀劃)
6.追問。
當下心中大喜,卻故意的盡了那風水幾句。
question closely; make a detailed inquiry;
7.消滅;消失。
不過亡三十萬金,則諸侯可盡。
annihilate; eliminate; perish;
介词
1.到…底;到…盡頭 。
盡歲(全年;整年);盡世(一輩子);盡日(一整天,一天到晚);盡人(所有的人);盡物(所有之物);盡止(盡頭;止境);盡頭路(末路;絕路);盡情話(絕情話;無情話);盡古(終古);盡場兒(到頭來;自始至終)。又指農曆月終。古以農曆月終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
all; whole; to the end;
2.姓。
副词
1.全部,都。
虛實盡知。 盡殺其戍卒。盡殺之。盡戮之。
應有盡有;盡淨(全部不剩);盡皆(全都;完全);盡實(完全按照實情);盡多(全部,盡皆)
all; completely; exhaustive;
2.另見 jǐn。
国语辞典解释
盡尽
jìn详细解释
动
1.完结、终止。
唐 · 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取之不尽、无穷无尽、冬尽春来。
2.全部用出,竭力、努力完成。
《孟子 · 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”
竭尽所能、尽其所长。
3.死亡。
《文选 · 陶渊明 · 归去来辞》:“聊乘化以归尽。”唐 · 李善 · 注:“尽谓之死。”
自尽。
4.隐没。
唐 · 王之涣《登鹳鹊楼》诗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”
形
◎完备。
详尽。
副
1.全部、都。
《左传 · 昭公二年》:“周礼尽在鲁矣。”
应有尽有、尽在不言中。
2.极端、达到极限。
《文选 · 皇甫谧 · 三都赋序》:“引而申之,故文必极美;触类而长之,故辞必尽丽。”
尽善尽美。
两岸词典解释
盡尽
jìn详细解释
1.完。
无穷无尽、筋疲力尽、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
2.达到极限或使到极限。
尽头、尽善尽美、山穷水尽。
3.死亡。
自尽、同归于尽。
4.竭尽;出其所有。
尽心尽力、尽其所有、竭忠尽智。
5.竭力做到。
尽忠、尽孝、尽职尽责、尽到责任。
6.全部;所有的。
尽人皆知、尽数上缴。
7.完全;都。
尽收眼底、尽信书不如无书、尽说些不著边际的话。
外语翻译
- exhaust, use up; deplete
- möglichst, äusserst , vor allem , verausgaben
- épuisé, fini, épuiser, s'épuiser, faire de son mieux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慈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在忍切,𡘋秦上聲。《說文》: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:止也。《玉篇》:終也。《廣韻》:竭也。《集韻》:悉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・哀元年》:去惡莫如盡。《榖梁傳・定十年》: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・曲禮》: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: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・禮書》: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・正名篇》: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【註】適可而止也。
义又,韓鄂《歲華紀麗》:大酺小盡。【註】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
义又,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
又,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卽忍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子忍切,𡘋津上聲。《類篇》:極也。《正韻》:盡之也。《書・康誥》:往盡乃心。《詩・小雅》:孔惠孔時,維其盡之。《左傳・閔二年》: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,曰:盡敵而反。《禮・樂記》:殷周之𣠋盡矣。
义又,《韻會》:皆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年》:韓宣子曰:《周禮》盡在魯矣。
义又,《類篇》:任也。《增韻》:縱令也。《左傳・文十四年》:公子商人,盡其家貸於公。《禮・曲禮》: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俗作儘。
义又,盡盡,極視盡物之貌。《荀子・非十二子篇》:學者之嵬盡盡然,盱盱然。
又,《韻會》:徐刃切;《正韻》:齊進切,𡘋秦去聲 —— 亦竭也。〈周語〉:齊國佐其語盡。【註】盡其心意,善惡褒貶,無所諱也。《世說新語》:可以累心處都盡。【註】盡,猶空也。
注解
〔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皿部。
〔盡〕字拼音是jì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𭴘、皿。
〔盡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。盛東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。本义是器物中空。
〔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n] ⑴ 完毕⑵ 达到极端⑶ 全部用出,竭力做到⑷ 都,全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慈刃切頁碼第157頁,第23字續丁孫
䀆
異體盡、𥁞
器中空也。从皿㶳聲。
附注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(甲骨文)从又持禾,从皿,象滌器形。食盡器斯滌矣,故有終盡之意。」
蔣注案:䀆盡,各種字體的字形有誤,均从⺻(𦘒),不从聿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九反切寂泯反頁碼第399頁,第1行,第1字述
器中空也。從皿㶳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㶳音盡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上反切慈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848頁,第4字許惟賢第376頁,第3字
器中空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。觳悉卒泯忽滅罄空畢罊殲拔殄盡也。《曲禮》曰:虛坐盡後。實坐盡前。卽忍切。俗作儘。亦空義之引伸。
从皿。㶳聲。
段注慈忍切。十二部。
白话解释
尽,盛器内的东西被全部掏空。字形采用“皿”作边旁,采用“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、金文都像手拿刷子洗空容器的樣子。篆文變為從皿、㶳(ㄐㄧㄣˋ jìn)聲。從「皿」,指容器;「㶳」表示音讀。隸書從篆文來,而將「㶳」下的「火」變為四點。楷書與隸書相近似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