泞
意思解释
泞濘
nìng基本解释
◎烂泥。泥~(➊有烂泥难走,如“道路~~”;➋淤积的烂泥,如“陷入~~”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(形声。从水,宁声。本义:泥浆) 同本义。
泞,荥泞也。
muddy;
2.按,荥泞叠韵连语,小水之貌。
戎马还泞而止。 不泞车辆。 一旬半雷雨,泥泞相牵攀。
泞淖(泥泞;泥淖);泞溺(被泥泞掩盖);泞滞(谓泥水淤积难行);泞潦(泥水淤积);路泞难行
外语翻译
- mud; miry, muddy, stagnant
- schlammig, matschig, verschmutzt (Adj), norddeutsch: muddig, engl: muddy
- boueux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丈呂切;《正韻》:直呂切,𡘋音宁 —— 澄也、澹也。木華〈海賦〉:泱漭澹泞,騰波赴勢。
注解
〔泞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泞〕字拼音是nì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宁,五行属水。
〔泞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宁声。本义是泥浆。
〔泞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ìng] ⑴ 烂泥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乃定切頁碼第369頁,第20字續丁孫
濘
滎濘也。从水寧聲。
附注陳邦懷《殷虛書契考釋小箋》:「卜辭寧字皆省心作,此从水,从寧,知是濘字……此字在卜辭中為地名,今末由考實矣。」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按語:「《說文》:『榮,絕小水也。从水,熒省聲。』是濘當以『絕小水』為其本義。今人謂淖為泥濘,乃濘之引申義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年徑反頁碼第904頁,第7行,第1字述
滎濘也。從水寧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:『戎馬旋濘。』泥濘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乃定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211頁,第3字許惟賢第962頁,第4字
滎濘也。从水。寧聲。
段注乃定切。十一部。按濴濘曡韵。此當依《七命》注奴泠切。後人謂淖爲泥濘。讀乃定切。義與音皆非古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