漚
氵部14画左右结构U+6F1A
国语辞典解释
外语翻译
- soak, steep; sodden, soaked; rotten; foam, froth
- blubbern, sprudeln , abschüssig, einweichen
- bulle, mousse, faire tremper, faire macérer, rouir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正文
《唐韻》:烏𠋫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於𠋫切,𡘋謳去聲。《說文》:久漬也。《詩・陳風》:東門之池,可以漚麻。【傳】漚,柔也。【正義】〈考工記〉〔註〕:漚,漸也。楚人曰漚。此云漚柔者,謂漸漬之使柔韌也。
义又,漚鬱,香氣盛也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芬芳漚鬱。
义又,或作渥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渥淳其帛。【註】渥與漚同。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烏侯切,音謳 —— 浮漚也。《楞嚴經》:空生大覺中,如海一漚。
义又,通鷗。《列子・黃帝篇》:海上有好漚鳥者。
注解
〔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漚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òu、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區。
〔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òu] ⑴ 长时间的浸泡。~麻。㈡ [ōu] ⑴ 水泡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烏候切頁碼第372頁,第10字續丁孫
漚
久漬也。从水區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安闕反頁碼第918頁,第2行,第1字述
久漬也。從水區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曰:「鄫人之漚菅者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烏候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2232頁,第2字許惟賢第971頁,第6字
久漬也。
段注言久漬者,略別於漬也。上統言。此析言。互相足也。《陳風》。可以漚麻。傳曰:漚,柔也。《考工記》。漚其絲。注曰:楚人曰漚。齊人曰涹。或假渥字爲之。如《左傳》鄫人漚菅者,《周禮》注引作繪人渥菅是也。
从水。區聲。
段注烏候切。四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