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阙
拼音yī quē
注音一 ㄑㄩㄝ
繁体伊闕
词语解释
伊阙[ yī quē ]
⒈ 地名。在今河南·洛阳市南。即春秋·周·阙塞。因两山相对如阙门,伊水流经其间,故名。古关名。在伊阙山上。
引证解释
⒈ 地名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南。即 春秋 周 阙塞。因两山相对如阙门, 伊水 流经其间,故名。
引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:“秋, 晋 士鞅 会 成桓公,侵 郑,围 虫牢,报 伊闕 也,遂侵 衞。”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伊水》:“伊水 又北入 伊闕。昔 大禹 疏以通水,两山相对,望之若闕, 伊水 歷其间北流,故谓之 伊闕 矣。 春秋 之 闕塞 也。”
唐 张说 《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》:“松柏接于 邙山,丘陵对于 伊闕。”
宋 王应麟 《困学纪闻·河渠·禹凿龙门山》:“贾让 言 禹 凿 龙门,辟 伊闕,析 底柱,破 碣石。”
清 姚鼐 有《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》诗,有“西登 闕塞 眺 黄河”之句。 郭沫若 《我是怎样写五幕史剧<屈原>》:“秦 将 白起 战败 韩国,斩首二十四万于 伊阙。”
⒉ 古关名。在 伊阙 山上。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,设置的八关之一。
引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“置八关都尉官” 唐 李贤 注:“八关谓 函谷、广城、伊闕、大谷、轘辕、旋门、小平津、孟津 也。”
相关词语
- yì xiàng意向
- yòu yàn侑宴
- yí è颐腭
- yè yè业业
- yǐn chǔ隐处
- yán biǎn严褊
- yī shān lán lǚ衣衫褴褛
- yíng mǎn盈满
- yóu lǐ由礼
- yì qí抑齐
- yōng dé庸德
- yù è遇厄
- yōu jù忧惧
- yán jiàn言谏
- yǔn tiē允帖
- yī yán shī一言诗
- yūn méi yuē bìn晕眉约鬓
- yú jiǎo隅角
- yùn yì运役
- yuān hēi渊黑
- yān zhào燕赵
- yù zhī预支
- yìng chè映彻
- yóu yù游誉
- yú yán舆言
- yí zān zhuì ěr遗簪坠珥
- yīng zuǐ鹰嘴
- yǐ quē fā shēng qì乙炔发生器
- yào rǎng要壤
- yì fēi羿妃
- yí chuán xué遗传学
- yì zhì意志
- yōu jì幽迹
- yì huì翳薉
- yōu lì优隶
- yáng lù阳禄
- yī fāng一方
- yín zhēn银针
- yī shuǐ ér一水儿
- yǎn jié偃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