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龙
拼音tóng lóng
注音ㄊㄨㄥˊ ㄌㄨㄥˊ
繁体銅龍
词语解释
铜龙[ tóng lóng ]
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。(1)装饰品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“太子出龙楼门”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张晏曰:“门楼上有铜龙,若白鹤、飞廉之为名也。”(2)喷水器。晋陆翙《邺中记》:“华林园中,千金堤上,作两铜龙,相向吐水,以注天泉池。”唐李绅《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》“龙喷疑通海,鲸吞想漏川”自注:“寺内有梁朝铜龙吐泉,铜鲸饮水,以注诸院。”(3)漏器的吐水龙头。亦借指漏壶。唐李商隐《深宫》诗:“金殿销香闭绮栊,玉壶传点咽铜龙。”明李东阳《送进士归省》诗:“宵辞禁漏铜龙尽,晓散朝行白鹭稀。”
⒉ 清王韬《变法上》:“铜龙沙漏,璇玑玉衡,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。”(4)受水器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谷水》:“晋文王欲修九龙堰,阮步兵举陈协,文王用之,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,堰遂成。”(5)笔架、笔套之类文具。南朝梁庾肩吾《谢赉铜砚笔格启》:“管抚铜龙,还笑王生之璧。”(6)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。清袁枚《续新齐谐·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》:“铜龙以铜为之,曲其柄,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,声甚凄切。”
⒊ 见“铜龙门”。
引证解释
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。(1)装饰品。
引《汉书·成帝纪》“太子出 龙楼门”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张晏 曰:“门楼上有铜龙,若白鹤、飞廉之为名也。”
(2)喷水器。 晋 陆翽 《邺中记》:“华林园 中, 千金堤 上,作两铜龙,相向吐水,以注 天泉池。”
唐 李绅 《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》“龙喷疑通海,鲸吞想漏川”自注:“寺内有 梁 朝铜龙吐泉,铜鲸饮水,以注诸院。”
(3)漏器的吐水龙头。亦借指漏壶。 唐 李商隐 《深宫》诗:“金殿销香闭綺櫳,玉壶传点咽铜龙。”
明 李东阳 《送进士归省》诗:“宵辞禁漏铜龙尽,晓散朝行白鷺稀。”
清 王韬 《变法上》:“铜龙沙漏,璿璣玉衡, 中国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。”
(4)受水器。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晋文王 欲修九龙堰, 阮步兵 举 陈协,文王 用之,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,堰遂成。”
(5)笔架、笔套之类文具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谢赉铜砚笔格启》:“管抚铜龙,还笑 王生 之璧。”
(6)铜制曲柄小喇叭状吹奏乐器。 清 袁枚 《续新齐谐·吹铜龙送枉死魂锅上有守饭童子》:“铜龙以铜为之,曲其柄,如今之马上小叭喇状,声甚凄切。”
⒉ 见“铜龙门”。
国语辞典
铜龙[ tóng lóng ]
⒈ 铜制的龙形器物。
⒉ 以铜制成龙首形状的刻漏器或喷水器。
引晋·陆翙〈邺中记〉:「华林园中千金堤上,作两铜龙,相向吐水,以注天池。」
唐·戴叔伦〈白苎词〉:「大家为欢莫延伫,顷刻铜龙报天曙。」
相关词语
- tuō shì托事
- tà jī踏缉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ái gé抬阁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iān jiǔ天九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ì jīng惕兢
- tóng zhì同治
- tù yǐng兔颖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ǐ fǎng体访
- tǔ fēng土蜂
- tán cáo檀槽
- tǎ dūn塔墩
- tóng huǒ同夥
- táo róng淘融
- tián chē田车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áo jūn陶均
- táo zuì逃罪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óng shān铜山
- tián hú田胡
- tuì qì退弃
- tuí jiào颓教
- tuǐ shì腿事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éng yǐ藤椅
- tuó tā橐他
- tú nán图南
- tuí qiān颓迁
- tān xiān贪憸
- táo yì逃佚
- tiān gòu天构
- tòng jí痛疾
- tào jiān套间
- tiān miào天庙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ōng gǔ通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