帖括
拼音tiě kuò
注音ㄊ一ㄝˇ ㄎㄨㄛˋ
繁体帖括
词语解释
帖括[ tiě kuò ]
⒈ 唐制,明经科以帖经试士。把经文贴去若干字,令应试者对答。后考生因帖经难记,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,便于记诵应时,称“帖括”。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。泛指科举应试文章。
引证解释
⒈ 唐制,明经科以帖经试士。把经文贴去若干字,令应试者对答。后考生因帖经难记,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,便于记诵应时,称“帖括”。 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上》:“进士科起於 隋 大业 中,是时犹试策。
引高宗 朝, 刘思立 加进士杂文,明经填帖,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,而不通经史,明经者但记帖括。”
清 严有禧 《漱华随笔·夹带怀挟》:“如古所谓帖括者,则又仅可资诵习,而於文义多致面墙。”
⒉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。
引《明史·熊廷弼传》:“疆埸事,当听疆埸自为之,何用拾帖括语,徒乱人意,一不从,輒怫然怒哉!”
⒊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。 明 清 时亦用指八股文。
引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金和尚》:“金 又买异姓儿,私子之。延儒师,教帖括业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六回:“论 余大先生 的举业,虽不是时下的恶习,他要学国初帖括的排场,却也不是中和之业。”
清 黄遵宪 《罢美国留学生》诗:“应制臺阁体,和声帖括诗。”
鲁迅 《华盖集续编·学界的三魂》:“宋 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, 清 重帖括而有‘且夫’‘然则’。”
国语辞典
帖括[ tiè guā ]
⒈ 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,以便诵读,称为「帖括」。后来通指科举的文字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四六回》:「论余大先生的举业,虽不是时下的恶习,他要举国初帖括的排场,却也不是中和之业。」
相关词语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óng zhì同治
- tǎ dūn塔墩
- tóng shān铜山
- tóng huǒ同夥
- tuó tā橐他
- tiān miào天庙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iān gòu天构
- tǔ fēng土蜂
- tān xiān贪憸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ào jiān套间
- tuǐ shì腿事
- tián hú田胡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uì qì退弃
- táo yì逃佚
- tì jīng惕兢
- tái gé抬阁
- tù yǐng兔颖
- tián chē田车
- táo jūn陶均
- tǐ fǎng体访
- tán cáo檀槽
- tú nán图南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uí qiān颓迁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ōng gǔ通谷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òng jí痛疾
- tuí jiào颓教
- téng yǐ藤椅
- tiān jiǔ天九
- táo zuì逃罪
- táo róng淘融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uō shì托事
- tà jī踏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