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鼎
拼音tiáo dǐng
注音ㄊ一ㄠˊ ㄉ一ㄥˇ
繁体調鼎
词语解释
调鼎[ tiáo dǐng ]
⒈ 烹调食物。
⒉ 喻任宰相治理国家。语本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伊尹,故有莘氏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汤也。”
⒊ 指治理国家的才能。
引证解释
⒈ 烹调食物。
引南朝 梁元帝 《金楼子·立言上》:“余见宰人叹曰:‘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,而有贤不肖之殊。’”
唐 刘禹锡 《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》诗:“侍膳曾调鼎,循陔更握兰。”
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一》:“《左传》:‘ 晏子 曰:“水火醯醢盐梅,以烹鱼肉。”
’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。”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二八:“《农桑通诀》曰:又一种泽蒜,可以香食。 吴 人调鼎,率多用此。”
⒉ 喻任宰相治理国家。
引语本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伊尹,故 有莘氏 僮也,负鼎操俎调五味,而立为相,其遇 汤 也。”
唐 孟浩然 《都下送辛大之鄂》诗:“未逢调鼎用,徒有济川心。”
元 萨都剌 《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》诗:“未经调鼎休惆悵,会见留酸到子孙。”
清 张大受 《呈竹垞先生四十韵》:“自此期调鼎,无端怨失弓。”
⒊ 指治理国家的才能。
引唐 皇甫冉 《彭祖井》诗:“闻道延年如玉液,欲将调鼎献明光。”
国语辞典
调鼎[ tiáo dǐng ]
⒈ 处理国家大事,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。
引《旧唐书·卷一七〇·裴度传》:「果闻勿药之喜,更俟调鼎之功,而体力未和,音容尚阻。」
唐·孟浩然〈都下送辛大之鄂〉诗:「未逢调鼎用,徒有济川心。」
相关词语
- tóng zhì同治
- tù yǐng兔颖
- tiān jiǔ天九
- tóng shān铜山
- tán cáo檀槽
- tuí jiào颓教
- téng yǐ藤椅
- tián hú田胡
- tì jīng惕兢
- tái gé抬阁
- tòng jí痛疾
- tián chē田车
- tuǐ shì腿事
- táo yì逃佚
- tǐ fǎng体访
- tóng huǒ同夥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uó tā橐他
- táo róng淘融
- táo jūn陶均
- táo zuì逃罪
- tuì qì退弃
- tuí qiān颓迁
- tǎ dūn塔墩
- tiān gòu天构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ào jiān套间
- tǔ fēng土蜂
- tà jī踏缉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ān xiān贪憸
- tú nán图南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ōng gǔ通谷
- tuō shì托事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iān miào天庙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