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可汗
拼音tiān kè hán
注音ㄊ一ㄢ ㄎㄜˋ ㄏㄢˊ
繁体天可汗
词语解释
天可汗[ tiān kè hán ]
⒈ 唐代西北各族君长对唐太宗的尊称。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,为对太宗表示拥戴。故尊之为“天可汗”。唐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太宗亦沿用此称。唐柳宗元《唐铙歌鼓吹曲·高昌》:“文皇南面坐,夷狄千群趋。咸称天子神,往古不得俱。献号天可汗,以覆我国都。”宋王溥《唐会要·杂录》:“贞观四年,诸蕃君长诣阙,请太宗为天可汗。乃下制,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,皆称皇帝天可汗。”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。
引证解释
⒈ 唐 代西北各族君长对 唐太宗 的尊称。我国古代西北各族君长称可汗,为对 太宗 表示拥戴。故尊之为“天可汗”。 唐 王朝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对 太宗 亦沿用此称。
引唐 柳宗元 《唐铙歌鼓吹曲·高昌》:“文皇 南面坐,夷狄千羣趋。咸称天子神,往古不得俱。献号 天可汗,以覆我国都。”
宋 王溥 《唐会要·杂录》:“贞观 四年,诸蕃君长诣闕,请 太宗 为 天可汗。乃下制,令后璽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,皆称皇帝 天可汗。”
后亦为西北各族对中国皇帝的尊称。 《新唐书·郭子仪传》:“﹝ 口紇 ﹞惊曰:‘ 令公 存乎? 怀恩 言天可汗弃天下, 令公 即世,中国无主,故我从以来。公今存,天可汗存乎?’”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都尔伯特》:“策凌 卒时,谆谆告其长史曰:‘天可汗之恩,万世不可负也。’”
国语辞典
天可汗[ tiān kè hán ]
⒈ 中世纪时中国西北边疆民族对唐太宗所称的尊号。
引《新唐书·卷二·太宗本纪》:「四月戊戌,西北君长请上号为天可汗。」
相关词语
- tǐ fǎng体访
- tuí jiào颓教
- tán cáo檀槽
- tóng huǒ同夥
- tòng jí痛疾
- tuí qiān颓迁
- tú móu bù guǐ图谋不轨
- tián chē田车
- táo róng淘融
- tóng shān铜山
- tiān miào天庙
- táo jūn陶均
- tù yǐng兔颖
- tōng gǔ通谷
- téng yǐ藤椅
- tiān kāi tú huà天开图画
- táo yì逃佚
- tú nán图南
- tào jiān套间
- tǎ dūn塔墩
- tián hú田胡
- tiān gòu天构
- tái gé抬阁
- tóng zhì同治
- tà jī踏缉
- tiān mù shān天目山
- tuō shì托事
- tān xiān贪憸
- tǔ fēng土蜂
- táo zuì逃罪
- tǎo kǒu zǐ讨口子
- táng zhèng棠政
- tián sī sī甜丝丝
- tuǐ shì腿事
- tiān jiǔ天九
- tiě xiǎng bǎn铁响板
- tuó tā橐他
- tì jīng惕兢
- tāo tāo bù qióng滔滔不穷
- tuì qì退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