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秋
拼音sān qiū
注音ㄙㄢ ㄑ一ㄡ
繁体三秋
词语解释
三秋[ sān qiū ]
⒈ 指秋收、秋耕、秋播。
英the three autumn jobs (harvesting, ploughing and sowing);
⒉ 指秋季的三个月。
英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;
⒊ 秋季的第三个月,即农历九月。
英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;
⒋ 指三年。
例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。
只言期一载,谁谓历三秋!——李白《江夏行》
英three years;
引证解释
⒈ 谓九个月。一秋三月,三秋为九月。
引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:“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年有四时,时皆三月,三秋谓九月也。”
一说指三年。见 清 俞樾 《古书疑义举例·以小名代大名例》。 晋 陆机 《挽歌》之一:“三秋犹足收,万世安可思!”
宋 李弥逊 《水调歌头·次向伯恭芗林见寄》词:“不见隐君子,一月比三秋。”
《燕山外史》卷二:“室邇人遐,每切三秋之感。”
⒉ 指秋季。七月称孟秋、八月称仲秋、九月称季秋、合称三秋。
引晋 陶潜 《闲情赋》:“愿在莞而为席,安弱体於三秋。”
《文选·王融<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>》:“四境无虞,三秋式稔。”
李善 注:“秋有三月,故曰三秋。”
宋 柳永 《望海潮》词:“重湖迭巘清佳,有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。”
清 纳兰性德 《与顾梁汾书》:“天清气朗,时值三秋。”
⒊ 指秋季的第三月,即农历九月。
引北周 庾信 《至仁山铭》:“三秋云薄,九日寒新。”
唐 白行简 《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》诗:“三秋异乡节,一纸故人书。”
⒋ 秋收、秋耕、秋种的统称。
国语辞典
三秋[ sān qiū ]
⒈ 三年。
引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:「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」
⒉ 秋天。因秋天分为初秋、仲秋、季秋,故合称为「三秋」。
引《文选·王融·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》:「幸四境无虞,三秋式稔。」
唐·李善·注:「秋有三月,故曰三秋。」
⒊ 深秋。指秋季的第三个月。
引唐·王勃〈滕王阁序〉:「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。」
唐·白行简〈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〉诗:「三秋异乡节,一纸故人书。」
同音词
相关词语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ēn tǎo申讨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ī xì私系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ǎ xiù洒绣
- shì yǒu势友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ì wěi世伪
- shū miǎo殊邈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ù jí束棘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ī miù失谬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shú识熟
- sī huà司化
- shí xián时贤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ì yuán四垣
- shěng yuē省约
- suì wēi遂威
- sūn sūn孙孙
- shū huǎn舒缓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ì wǔ士伍
- sǒng jiàn竦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