郫筒
拼音pí tǒng
注音ㄆ一ˊ ㄊㄨㄥˇ
繁体郫筒
词语解释
郫筒[ pí tǒng ]
⒈ 竹制盛酒具。郫人截大竹二尺以上,留一节为底,刻其外为花纹,或朱或黑或不漆,用以盛酒。
⒉ 酒名。相传晋山涛为郫令,用竹筒酿酒,兼旬方开,香闻百步,俗称“郫筒酒”。
引证解释
⒈ 竹制盛酒具。 郫 人截大竹二尺以上,留一节为底,刻其外为花纹,或朱或黑或不漆,用以盛酒。
引唐 李商隐 《因书》诗:“海石分棋子,郫筒当酒缸。”
宋 杨万里 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》诗:“万迭山连千涧水,双行缠伴一郫筒。”
明 谢榛 《送谢武选少安犒师固原因还蜀会兄葬》诗:“一对郫筒肠欲断,鶺鴒原上草萧萧。”
⒉ 酒名。相传 晋 山涛 为 郫 令,用竹筒酿酒,兼旬方开,香闻百步,俗称“郫筒酒”。
引唐 杜甫 《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》诗之一:“鱼知丙穴由来美,酒忆郫筒不用沽。”
仇兆鳌 注:“《成都记》:成都府 西五十里,因水标名曰 郫县,以竹筒盛美酒,号为郫筒。 《华阳风俗録》:郫县 有 郫筒池,池旁有大竹, 郫 人刳其节,倾春酿於筒,苞以藕丝,蔽以蕉叶,信宿香达於竹外,然后断之以献,俗号郫筒酒。”
一本作“郫筒”。 宋 苏轼 《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》:“所恨 蜀山 君未见,他年携手醉郫筒。”
清 唐孙华 《送王诵侯之官成都》诗:“或言 锦城 天下乐,郫筒美酒丙穴鱼。”
国语辞典
郫筒[ pí tǒng ]
⒈ 一种盛酒器。一说郫地出大竹,土人截取竹筒盛酒,号称为「郫筒」。一说郫地土人剖取竹筒作为酿酒之用,称为「郫筒」。
引唐·杜甫〈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〉诗五首之一:「鱼知丙穴由来美,酒忆郫筒不用酤。」
唐·李商隐〈因书〉诗:「海石分棋子,郫筒当酒缸。」
相关词语
- píng yǐn屏隐
- pī máo suǒ yǎn披毛索靥
- píng fáng平房
- pín ní贫尼
- péng tóu朋头
- pí zhài疲瘵
- pà yǎng shù怕痒树
- pái niē排捏
- pōu xī剖悉
- pò yì破译
- píng chí軿驰
- piāo zhuì飘坠
- píng mín平民
- pì měi媲美
- pái tuī排推
- pí qiè皮箧
- pái zhǎng排长
- pò pò洦洦
- pēn guàn喷灌
- píng yāo凭妖
- pèng qiǎo碰巧
- pī wù披雾
- píng shēng jìng qì屏声静气
- pǐn huì品汇
- píng shī平施
- pōu xī剖析
- pāo chú抛除
- píng chú平处
- piāo líng飘泠
- píng yáng dì平洋地
- píng fú屏伏
- píng ān jiào平安醮
- pú zī蒲姿
- pāo fèi抛废
- pān fù攀傅
- pī dòu批斗
- pò duǒ破朵
- pī ruǎn纰软
- pēng rèn亨饪
- páo xiū庖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