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章
拼音píng zhāng
注音ㄆ一ㄥˊ ㄓㄤ
繁体平章
词语解释
平章[ píng zhāng ]
⒈ 评处;商酌。
⒉ 品评。
⒊ 古代官名。唐代以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,因官高权重,不常设置,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,简称“同平章事”,同参国事。唐睿宗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。宋因之,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,位在宰相之上。金元有平章政事,位次于丞相。元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,则为地方高级长官。简称平章。明初仍沿袭,不久废。
引证解释
⒈ 评处;商酌。
引汉 蔡邕 《上封事陈政要七事》:“宜追定八使,纠举非法,更选忠清,平章赏罚。”
《隋书·何稠传》:“上因揽太子颈谓曰:‘ 何稠 用心,我付以后事,动静当共平章。’”
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求谏》:“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,必使諫官随入,预闻政事。”
宋 刘克庄 《贺新郎·送陈真州子华》词:“北望神州路,试平章这场公事,怎生分付?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连城》:“我为君平章已确,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,好否?”
⒉ 品评。
引唐 刘禹锡 《同乐天和微之深春》之十五:“追逐同游伴,平章贵价车。”
宋 辛弃疾 《江神子·和人韵》词:“却与平章珠玉价,看醉里,锦囊倾。”
明 叶宪祖 《鸾鎞记·春赏》:“凭栏争赏,细与平章。”
清 黄遵宪 《度辽将军歌》:“将军归来犹善饭,平章古玉图鼎鐘。”
⒊ 古代官名。 唐 代以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,因官高权重,不常设置,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,简称“同平章事”,同参国事。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。 宋 因之,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,位在宰相之上。 金 元 有平章政事,位次于丞相。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,则为地方高级长官。简称平章。 明 初仍沿袭,不久废。
⒋ 辨别彰明。
引《书·尧典》:“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”
北周 庾信 《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》:“伏见勑旨,刊正音律,平章历象。”
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原道上》:“斯足以扬搉诚伪,平章黑白矣。”
国语辞典
平章[ píng zhāng ]
⒈ 商议处理。
引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:「近在议曹,其平章百官秩禄。」
《北史·卷四〇·李彪传》:「平章古今,商略人物。」
⒉ 品评、评论。
引宋·张元干〈贺新郎·曳杖危楼去〉词:「唤取谪仙平章看,过苕溪尚许垂纶否?」
明·陈与郊《昭君出塞》:「无情是画笔平章,沉吟自想!」
⒊ 职官名。唐宋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职,元置平章为丞相之副。
引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九》:「那里管女儿肯不肯,别许了平章阔阔出之子,僧家奴。」
平章[ pián zhāng ]
⒈ 辨别清楚。也作「便章」、「辨章」、「辩章」。
引《书经·尧典》:「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,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」
相关词语
- pǐn huì品汇
- pī ruǎn纰软
- pī máo suǒ yǎn披毛索靥
- pèng qiǎo碰巧
- péng tóu朋头
- pí qiè皮箧
- píng mín平民
- píng yáng dì平洋地
- píng ān jiào平安醮
- pà yǎng shù怕痒树
- pēng rèn亨饪
- pú zī蒲姿
- pī dòu批斗
- pī wù披雾
- pí zhài疲瘵
- píng chí軿驰
- pò yì破译
- píng fáng平房
- pēn guàn喷灌
- pò duǒ破朵
- pái tuī排推
- pái niē排捏
- pì měi媲美
- páo xiū庖羞
- pín ní贫尼
- piāo zhuì飘坠
- píng shī平施
- píng chú平处
- piāo líng飘泠
- pōu xī剖悉
- pái zhǎng排长
- pāo chú抛除
- pōu xī剖析
- píng yāo凭妖
- pān fù攀傅
- píng shēng jìng qì屏声静气
- píng fú屏伏
- píng yǐn屏隐
- pāo fèi抛废
- pò pò洦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