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字碑
拼音méi zì bēi
注音ㄇㄟˊ ㄗˋ ㄅㄟ
繁体沒字碑
词语解释
没字碑[ méi zì bēi ]
⒈ 没有镌刻文字的碑石。指泰山玉皇顶庙前无字的巨碑。碑身高六米,宽一点二米,传为秦始皇时立,后人考证为汉武帝所建。
⒉ 比喻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。
引证解释
⒈ 没有镌刻文字的碑石。指 泰山 玉皇顶 庙前无字的巨碑。碑身高六米,宽一点二米,传为 秦始皇 时立,后人考证为 汉武帝 所建。
引宋 赵鼎臣 《游山录》:“摩挲 始皇 巨碑久之。碑高数丈,石莹然如玉而表里通洞无文字铭识,俗号没字碑。”
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辩证上·泰山没字碑》:“泰山 有没字碑, 秦始皇 所建。”
⒉ 比喻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。
引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崔协传》:“如 崔协 者,少识文字,时人谓之‘没字碑’。”
《新五代史·杂传十·安叔千》:“叔千 状貌堂堂,而不通文字,所为鄙陋,人谓之‘没字碑’。”
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贺岁》:“倘若是蓬心不称如花貌,也教我金屋难藏没字碑。”
吴稚晖 《我们所请愿于章先生者》:“到如今,几乎成了没字碑,然身上不带鸟气,不敢误认我为文人,这是很自负的。”
康有为 《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》:“试官妄取,谬种展转以相传;学子循声,没字空疏而登第。”
国语辞典
没字碑[ méi zì bēi ]
⒈ 没有刻文字的石碑。比喻人徒具仪表而没有学问。
引《新五代史·卷二八·唐臣传·任圜传》:「天下皆知崔协不识文字,而虚有仪表,号为『没字碑』。」
《孽海花·第二一回》:「好没来由!给这没字碑,搅这半天儿。」
相关词语
- mǎo jìn er铆劲儿
- mǎn bù满布
- mào jiè懋戒
- míng yuē名约
- méi tóu bù zhǎn眉头不展
- mù gàn niǎo qī木干鸟栖
- mí àn迷暗
- méi táo shèng没淘剩
- mò sì zǐ suān没食子酸
- miǎn yù勉喻
- mǎ hǎi máo马海毛
- míng kè铭刻
- míng xiū zhàn dào,àn dù chén cāng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
- mì cì密赐
- mò huì默会
- mó xiāo摹肖
- mìng bó命薄
- míng zuò冥坐
- mèn luàn闷乱
- mò fan磨烦
- mì xiàng秘象
- mù qún牧羣
- mí hún jú迷魂局
- mǐn zhì敏智
- miàn shú面熟
- mù lèi慕类
- méi huā shí梅花石
- mín jiā民家
- mà chā杩叉
- mì jìng谧静
- mǎ chǎng马厂
- mài běn卖畚
- mái liàn埋殓
- měi xiáng美祥
- mài kē卖科
- mí hào糜耗
- mò jiǎn末简
- mén chā guān门插关
- mǎ kǎi马铠
- mí xī迷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