涣汗
拼音huàn hàn
注音ㄏㄨㄢˋ ㄏㄢˋ
繁体渙汗
词语解释
涣汗[ huàn hàn ]
⒈ 喻帝王的圣旨、号令。
⒉ 指发号施令。
⒊ 犹流布。
⒋ 光亮鲜丽貌。
引证解释
⒈ 喻帝王的圣旨、号令。
引《宋书·范泰传》:“是以明詔爰发,已成涣汗,学制既下,远近遵承。”
宋 王安石 《免参政上两府启》:“虽已陈情而恳避,犹疑涣汗之难迴。”
康有为 《进呈<日本明治变政考>序》:“皇上乾纲独揽,号令如雷霆,无封建之强侯,更无大将军之霸主,片纸涣汗,督抚贯行。”
⒉ 指发号施令。参见“涣汗大号”。
引清 魏源 《次韵前出塞》之六:“涣汗九万里,荣辱非一彊。”
李大钊 《大哀篇》:“彼等见夫共和国有所谓政党者矣,於是乌合之众,各竪一帜,以涣汗人间。”
⒊ 犹流布。
引《文选·刘孝标<辨命论>》:“星虹枢电,昭圣德之符;夜哭聚云,鬱兴王之瑞。皆兆发於前期,涣汗於后叶。”
张铣 注:“涣汗,流布之貌。”
南朝 梁简文帝 《南郊颂》序:“莫不巍巍乎,穆穆乎,涣汗於緑篇,氛氲於丹册者矣。”
明 邵璨 《香囊记·褒封》:“天恩涣汗,使者星軺远下朝端。”
⒋ 光亮鲜丽貌。
引《西京杂记》卷六:“鲁恭王 得文木一枚……制为枕案,文章璀璨,彪炳涣汗。”
国语辞典
涣汗[ huàn hàn ]
⒈ 比喻号令一发,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,故唯有遵行。
引《易经·涣卦·九五》:「涣汗其大号。」
《宋书·卷六〇·范泰传》:「明诏爰发,已成涣汗,营制既下,远近遵承。」
⒉ 流布。
引《文选·刘孝标·辩命论》:「兆发于前期,涣汗于后叶。」
南朝梁·简文帝〈南郊颂序〉:「莫不巍巍乎,穆穆乎,涣汗于绿篇,氛氲于丹册者矣。」
同音词
相关词语
- hé yǒng河涌
- hú hé胡狢
- héng shì横世
- huì liú huán汇流环
- hǎo nán bù gēn nǚ dǒu好男不跟女斗
- hú xīng胡星
- huā yuàn花院
- hóng dàn宏诞
- huáng hú gē黄鹄歌
- huài tāi坏胎
- hóng yī páo红衣炮
- hàn zì biān mǎ汉字编码
- hóng yǎ闳雅
- huáng yá dǐng黄芽鼎
- hú wū鹘兀
- huáng bò zōng黄檗宗
- hún huà浑化
- hā xī ní哈昔泥
- huáng huà黄化
- hóu xiàn骺线
- huí gǔ洄汩
- hán guāng含光
- huī cǎi辉彩
- huái yè槐掖
- huì biān yǔ yán汇编语言
- huāng mó肓膜
- hú lài胡赖
- héng rǎo横扰
- huà sè wǔ cāng化色五仓
- hóng zé hú洪泽湖
- huáng gé xiá黄葛峡
- hé qí和棋
- hēi zú lǚ黑足吕
- huí guāng回光
- hé yì tíng合议庭
- hú zǐ lā chā胡子拉碴
- huò shēn蠖伸
- huáng huà gōng黄桦弓
- huǒ zuān火钻
- hài hái zǐ害孩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