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彻
拼音dòng chè
注音ㄉㄨㄥˋ ㄔㄜˋ
繁体洞徹
词语解释
洞彻[ dòng chè ]
⒈ 彻底地理解。
英understand thoroughly; 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; know clearly;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洞澈”。
⒉ 透明,清澈。
引南朝 梁 沉约 《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》诗:“洞彻随清浅,皎镜无冬春。”
唐 欧阳詹 《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》:“良工磨拭成贯珠,泓澄洞澈看如无。”
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论悟一》:“一日师令往某处,正雪中,既寒且饥,因结屨忽有悟,则见天地万物,洪纤曲直,如清浄琉璃,无不洞彻。”
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一》:“海澄公 家有一三足蟾,可为扇坠,视之如精金鎔液,洞澈空明,为希有之宝。”
⒊ 十分明亮。
引《汉武故事》:“扇屏悉以白琉璃作之,光照洞彻,以白珠为帘,玳瑁押之。”
宋 苏轼 《佛心鉴偈》:“軾 第三子 过 蓄乌铜鑑,圜径数寸,光明洞澈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巩仙》:“道士展其袖…… 尚 窥之,中大如屋。伏身入,则光明洞彻,宽若厅堂。”
⒋ 虚空貌;通敞貌。
引三国 魏 阮籍 《首阳山赋》:“下崎嶇而无薄兮,上洞彻而无依。”
宋 叶适 《林正仲墓志铭》:“元章 新造广宅,东望海,西挹 三港 诸山,曲楼重坐,门牖洞彻。”
明 李东阳 《楚观楼记》:“盖耳目之所在,必虚空洞彻,四达不蔽而后能发。”
⒌ 通晓,透彻了解。
引南朝 梁 江淹 《水上神女赋》:“理洞彻於俗听,物惊恠於世心。”
元 杨暹 《西游记》第一本第三出:“﹝ 玄奘 ﹞十五岁无经不通,本宗性命,了然洞彻。”
清 曾国藩 《复刘霞仙中丞书》:“研究<三礼>,洞澈先王经世宰物之本,达於义理之原。”
赵自 《第二双眼睛》:“他的确有了一双能够洞澈黑暗的海底秘密的眼睛。”
⒍ 通达。
引《汉武帝内传》:“﹝ 武帝 ﹞至三岁, 景帝 抱於膝上抚念之,知其心藏洞彻。”
唐 杜甫 《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》诗:“韦生 富春秋,洞澈有清识。”
⒎ 形容为人光明磊落。
引宋 司马光 《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》诗:“公明 抱全德,洞澈无緇磷。”
宋 曾巩 《祭欧阳少师文》:“维公平生,愷悌忠实,内外洞彻,初终若一。”
国语辞典
洞彻[ dòng chè ]
⒈ 明白透澈。唐·杜甫〈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〉诗:「韦生富春秋,洞彻有清识。」也作「洞澈」。
引《金史·卷一三一·方伎传·张元素传》:「乃去学医,无所知名,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,纳书数卷于其中,自是洞彻其术。」
同音词
相关词语
- dǔ xìng笃性
- dān dèng zǐ单凳子
- dì sān chǎn yè第三产业
- diǎn cái典裁
- diān tóu bǒ nǎo颠头簸脑
- dāng miàn luó,duì miàn gǔ当面锣,对面鼓
- dàn màn bù jīng诞谩不经
- dài jì代济
- dǎo qì倒气
- dǐng xiāng qǐng yuàn顶香请愿
- diào yǎng掉瀁
- duó wǔ铎舞
- dì sān cì guó nèi gé mìng zhàn zhēng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
- diāo tóng雕桐
- dí shuǐ狄水
- duó lǐ夺礼
- dà xīn大昕
- dì xián帝闲
- diǎn xué点穴
- dì jī帝姬
- dài hái代还
- dàn è瘅恶
- diǎn tāng点汤
- dāi sì mù jī呆似木鸡
- dǎo chí gàn gē倒持干戈
- dāng qián jué yì当前决意
- dé sù德素
- dòng xī动息
- dào guà zǐ倒挂子
- dān fèng丹凤
- dòu chóng yú míng豆重榆瞑
- dà bāo gān大包干
- dān zhě丹赭
- diào fù吊赙
- dì xiá地峡
- dà yú大雩
- diān miǎn gōng lù滇缅公路
- dàn yuān huò hù蟺蜎蠖濩
- dà gù大故
- dēng chóng jùn liáng登崇俊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