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并吞[ bìng tūn ]
⒈ 把别国的领土或他人的财产强行并入自己的范围。
例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——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
英annex; merge; swallow up;
⒉ 吞没,淹没。
例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。——《向沙漠进军》
引证解释
⒈ 兼并侵吞。
引汉 贾谊 《过秦论》:“有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,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
唐 李山甫 《乱后途中》诗:“诸侯贪割据,羣盗恣并吞。”
宋 岳飞 《御书屯田三事跋》:“祜(羊祜 )辅 晋武,慨然有并吞之心。”
⒉ 容纳合并。
引晋 郭璞 《江赋》:“揔括 汉 泗,兼包 淮 湘,并吞 沅 澧,汲引 沮 漳。”
把别国的领土或别人的产业等强行纳入自己的范围内。 明 无名氏 《临潼斗宝》第一折:“某有心併吞十七国诸侯,争奈无有妙计。”
清 无名氏 《义火可握国记》:“其后虽併吞四邻,不復染指於该国。”
柯超 《辛壬琐记》:“贼既败窜,散处 绍 属。 绍 民疲敝,无所得食,每自相併吞。”
国语辞典
并吞[ bìng tūn ]
⒈ 侵占他人财物土地或他国的领土。也作「并吞」。
引《五代史平话·周史·卷下》:「自取唐州破湖南后,志气愈骄,有并吞天下之心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一一一回》:「昔日武祖纵横四海,文帝、明帝有包括宇宙之志,并吞八荒之心。」
近吞噬 兼并
同音词
相关词语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iàn yǔ遍宇
- bǔ suì卜岁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ǎi shì摆饰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ì zhào碧照
- bó bái襮白
- bō nà波那
- bǐ cái笔才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ǐ tè比特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ěn fǎ本法
- bù chǐ不齿
- bǎi mèi百媚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ó pó伯婆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īng xī冰溪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ān cáo班曹
- bì nì嬖昵
- biàn ān徧安
- bǎn yǐn阪尹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ěi shān北山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ái jiǎo白角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īng jìng冰竞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