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相
拼音biàn xiàng
注音ㄅ一ㄢˋ ㄒ一ㄤˋ
繁体變相
词性形容词
词语解释
变相[ biàn xiàng ]
⒈ 以一种假装骗人的形式。
例变相贪污。
英in disguised form;
⒉ 谓事物的形式改变而内容或本质未变。
例收彩礼是变相的买卖婚姻。
英changed only in appearance;
变相[ biàn xiàng ]
⒈ 改变原来的模样。
例东京变相了,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。
英change looks;
⒉ 改变相位。
英convert phase;
引证解释
⒈ 敷演佛经的内容而绘成的具体图相。一般绘制在石窟、寺院的墙壁上或纸帛上,多用几幅连续的画面表现故事的情节,是广泛传播教义的佛教通俗艺术。后道教等亦利用此一形式渲染、表述道经及其他内容。
引《坛经·行由品》:“拟请供奉 卢珍 画《楞伽经》变相及 五相 血脉图,流传供养。”
清 叶廷琯 《鸥陂渔话·石唯庵残稿》:“断碑已失前朝字,画壁犹存变相图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:“变的意思是变原样,依照佛经所说,作成绘画的形状,叫做变相。”
⒉ 改变原来的模样。
引宋 陶穀 《清异录·妆饰》:“﹝ 莹 ﹞尤善梳掠画眉,日作一样……有细宅眷而不喜 莹 者谤之为胶煤变相。”
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声容·修容》:“其实云之变相,‘千万’二字犹不足以限量之也。”
曹靖华 《飞花集·到赤松林去》:“莫斯科 变相了!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。”
⒊ 谓事物的形式改变而内容或本质未变。
引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七六:“自从他作了局长,他的门外老有一个巡警给他守门。这使他感到了安全,而忽略了那个巡警也许是监视着他的,他的家也就是变相的牢狱。”
国语辞典
变相[ biàn xiàng ]
⒈ 本质没变而外在形式或方法改变。
例如:「变相加价」、「变相剥削」。
⒉ 经过变化后,产生的许多不同的相貌、型式。
引《老残游记·第一一回》:「又因这感动力所及之处与那本地的应动力相交,生出种种变相,莫可纪述,所以各宗教家的书总不及儒家的易经为最精妙。」
⒊ 将佛经描述的故事,图绘成画,以便传播佛法。变相曾流行于古印度及中国六朝、隋、唐之际。
引《五灯会元·卷一·弘忍大满禅师》:「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,及见题偈在壁,遂止不画,各令念诵。」
相关词语
-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不法古不修今
- bàn lù fū qī半路夫妻
- bì zhào碧照
- bīng chuān xué冰川学
- bì chéng cōng避乘骢
- bái lù bì白鹿币
- bǐ tè比特
- bì nì嬖昵
- bān cáo班曹
- bó pó伯婆
- bō nà波那
- bēi tòng yù jué悲痛欲绝
-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
- běi shān北山
- bǎi fū xióng百夫雄
- bāo zhuāng包装
- biàn yǔ遍宇
- bù màn bù zhī不蔓不支
- bù gēn chí lùn不根持论
- bǎi shì摆饰
- bǎo chuāng zì xuǎn宝窗自选
- bēi shé huàn yǐng杯蛇幻影
- bīng xī冰溪
- bái jiǎo白角
- bèi ān qián备安钱
- bǔ suì卜岁
- bèi cháng jiān kǔ备尝艰苦
- bāo ké qiāng剥殻枪
- bīng jìng冰竞
- bǎi zhōu zhī jié柏舟之节
- bù lǎo shào不老少
- běn fǎ本法
- bǐ cái笔才
- bái shí xiān shēng白石先生
- biàn ān徧安
- bǎi mèi百媚
- bǎn yǐn阪尹
- bó bái襮白
- bù chǐ不齿
-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