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纸
拼音shāo zhǐ
注音ㄕㄠ ㄓˇ
繁体燒紙
词语解释
烧纸[ shāo zhǐ ]
⒈ 焚烧纸钱等。
英burn paper as sacrificial offerings;
⒉ 印出或刻出钱形的纸,祭死者时焚烧。
英paper money;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烧纸钱”。焚化纸钱等以敬鬼神。
引宋 俞文豹 《吹剑录》:“唐 王璵 传:‘ 汉 以来,丧葬皆瘞钱。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。’……此烧纸、抛珓、焚尸、挽歌之始也。”
宋 杨万里 《雨作抵暮复晴》诗之二:“南商北贾俱星散,古庙无人烧纸钱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四九回:“瑜 令捉至 江 边皂纛旗下,奠酒烧纸,一刀斩了 蔡和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八回:“今日是大太爷头七,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。”
巴金 《家》二九:“你给 鸣凤 烧纸的时候,请你也给我烧一点。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。”
巴金 《家》二九:“他默默地看着她烧纸钱,并不眨眼睛。”
⒉ 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十五回:“次日天晓,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、纸马、香花、灯烛,摆了夜来煮的猪羊、烧纸……六人都説誓了,烧化纸钱。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四九:“老人教 孙七 点上香烛,焚化烧纸,他自己给 小崔 穿上衣裤。”
⒊ 引火用的纸卷。
引王统照 《生与死的一行列》:“﹝ 刚二 ﹞便从腰里掏出一卷粗装烧纸,借了老祖父烟斗的馀火燃起来。”
国语辞典
烧纸[ shāo zhǐ ]
⒈ 一种专供鬼神使用的纸钱,在纸上雕刻或印上钱形,以焚烧方可送达。
引《水浒传·第一五回》:「去后堂前面,列了金钱纸马,摆了夜来煮的猪羊、烧纸。」
⒉ 烧冥纸拜神、祭祀。
引《红楼梦·第五八回》:「到底为谁烧纸?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,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。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。」
相关词语
- shū miǎo殊邈
- shì yǒu势友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ū huǎn舒缓
- sī xì私系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ī huà司化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í xián时贤
- shēn tǎo申讨
- shí shú识熟
- shù jí束棘
- sǒng jiàn竦健
- sūn sūn孙孙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ì yuán四垣
- shī miù失谬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ān méi山眉
- sǎ xiù洒绣
- shì wěi世伪
- shēng qì升气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ī cè失策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ōu shā收煞
- shì wǔ士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