鼢鼠
拼音fén shǔ
注音ㄈㄣˊ ㄕㄨˇ
繁体鼢鼠
词语解释
鼢鼠[ fén shǔ ]
⒈ 几种体形健壮的穴居的仓鼠类啮齿动物(鼢鼠属 Myospalax ),产于中国及西伯利亚南部,形状很像美洲产的衣囊鼠,但不同处在于眼睛大为缩小,且缺外耳。
英sokhor;
引证解释
⒈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类。体矮胖,尾很短,无耳壳,眼很小,肢短而壮,前肢爪特别长大,用以掘土。毛细而柔,多呈粉红色或赤褐色,一般额部有一闪亮白毛区。栖居在草原地区和田间,营地下生活,洞道复杂,长可达数十米,以植物的根、地下茎和嫩芽为食,分布于 俄罗斯 西伯利亚、蒙古 和我国北部。古人以为即鼹鼠。
引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一引 晋 郭义恭 《广志》:“若家鼠小异者,鼢鼠,深目而短尾。”
明 刘基 《郁离子·宋王偃》:“大夫 华犨 諫曰:‘ 宋 之非 楚 敌也旧矣,犹犪牛之於鼢鼠也。’”
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兽三·鼹鼠》﹝集解﹞引 陶弘景 曰:“此即鼢鼠也……形如鼠大而无尾,黑色,尖鼻甚强,常穿地中行,讨掘即得。”
国语辞典
鼢鼠[ fén shǔ ]
⒈ 动物名。哺乳类。身体呈灰色,尾短,眼小,在地下打洞,以甘薯、花生、豆类等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。对农牧业的危害很大。
相关词语
- fèng huáng zhú凤凰竹
- fēng huí lù zhuǎn峰回路转
- fú zhōng浮钟
- fǔ pí腐皮
- fán róng fù qiáng繁荣富强
- fù shì复试
- fāng děng shēng方等声
- fān yuè翻跃
- fàng zhú放逐
- fēi zhōu非洲
- fēi dí飞镝
- fǔ yǎng wú kuì俯仰无愧
- fēng chuí yún sàn风吹云散
- fēi yáo飞謡
- fēi zhì蜚蛭
- fù ěr shè shēng附耳射声
- fēng chù风搐
- fèi chóu沸稠
- fèn sāng忿丧
- fǎ táng法堂
- fó chǐ佛齿
- fēi lái fēi qù飞来飞去
- fá mò罚没
- fēi yì非意
-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
- fàn fú泛浮
- fěng sòng讽诵
- fāng shèn方慎
- fēi dié飞碟
- fēng xíng风行
- fú lún扶轮
- fēng léi风雷
- fá qì伐器
- fèi jiǎng费讲
- fēi jīng飞精
- fāng chuí方垂
- fén shān坟埏
- fēng qīng风清
- fán zhǐ繁祉
- fù yuè覆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