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家
拼音shān jiā
注音ㄕㄢ ㄐ一ㄚ
繁体山傢
词语解释
山家[ shān jiā ]
⒈ 山野人家。隐士。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。泛指僧道者流。
引证解释
⒈ 山野人家。
引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山家小儿果攘背, 太极殿 前作虎视。”
唐 杜甫 《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》诗之二:“山家蒸栗暖,野饭射麋新。”
明 高启 《一剪梅·闲居》词:“竹门茅屋槿篱笆,道似田家,又似山家。”
清 唐孙华 《夏日园居杂咏》之三:“芳枳疎藤插架斜,居然风物似山家。”
⒉ 隐士。 魏野,见《宋史·隐逸传上》。
引宋 梅尧臣 《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》诗:“一获山家赠,令吾媿汝曹。”
清 张尔岐 《蒿庵闲话》卷一:“又古人名刺,相见后亦还之。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,作山家之宝,亦以 郑公 故,非通例也。”
⒊ 泛指僧道者流。
引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诗文三·吴东昇》:“年八十,临终作诗曰:‘……念我行藏无大过,请僧超度有何功?掘坑埋了平生愿,休信山家吉与凶。’”
明 无名氏 《鸣凤记·鄢赵争宠》:“同去山家走一遭……实不相瞒,学生为老母有疾,特求 赤肚子 僊丹。”
⒋ 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。参见“山家宗”。
引吕澂 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·宋代佛教》:“意见终于不能一致,而分裂为两派, 知礼 等称为山家,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。”
国语辞典
山家[ shān jiā ]
⒈ 山野人家。
引《南史·卷八〇·贼臣传·侯景传》:「山家小儿果攘背,太极殿前作虎视。」
唐·杜甫〈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〉诗二首之二:「山家蒸栗暖,野饭射麋新。」
⒉ 谦称自己家里。
引唐·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「荷和雅兮感甘羞,山家寂寞兮难久留。」
⒊ 中国佛教天台宗在宋代分成山家和山外两派。山家派传承知礼的学说,认为金光明玄 义广本是智?真作。主张修观,唯观妄念。因住在山城之内,故称为「山家」。并由 日僧最澄传入日本。
引《四明尊者教行录·卷三》:「延庆座主出山家教义凡三十条,褰绛帏问诸子。」
相关词语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ū miǎo殊邈
- sī huà司化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ūn sūn孙孙
- suì wēi遂威
- shù jí束棘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ì wěi世伪
- sì yuán四垣
- shī cè失策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ēn tǎo申讨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í xián时贤
- shōu shā收煞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ēng qì升气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ī miù失谬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ì wǔ士伍
- shū máng输芒
- shì yǒu势友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ī xì私系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í shú识熟
- sǒng jiàn竦健
- sǎ xiù洒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