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门
拼音shí mén
注音ㄕˊ ㄇㄣˊ
繁体石門
词语解释
石门[ shí mén ]
⒈ 春秋鲁城外门。
⒉ 借指贤者。
⒊ 控制水流的石闸。
⒋ 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。
⒌ 古道路名。(1)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,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,因路经今四川省高县境内的石门山得名。起自今四川宜宾,南抵云南曲靖,再通往昆明、大理等处。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,多经由此道。(2)指古褒斜谷通道。在今陕西西南,道旁多摩崖刻石,以东汉的《石门颂》、北魏的《石门铭》最为著名。
引证解释
⒈ 春秋 鲁 城外门。
引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路 宿於 石门。晨门曰:‘奚自?’ 子路 曰:‘自 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’”
⒉ 借指贤者。
引汉 焦赣 《易林·革之旅》:“石门 晨开,荷蕢疾贫,遁世隐居,竟不逢时。”
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是故天地否闭,圣哲潜形, 石门 守晨, 沮 溺 耦耕。”
⒊ 控制水流的石闸。
引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灵帝 建寧 中,又增脩石门,以遏渠口,水盛则通注,津耗则輟流。”
⒋ 古代用于控扼要道的一种石砌防御工事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张嶷传》“拜为牙门将,属 马忠” 裴松之 注引《益部耆旧传》:“羌 於要厄作石门,於门上施牀,积石於其上,过者下石槌击之,无不糜烂。”
⒌ 古道路名。(1) 隋 唐 时自 四川盆地 通向 云贵高原 的重要道路,在 秦 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而成,因路经今 四川省 高县 境内的 石门山 得名。起自今 四川 宜宾,南抵 云南 曲靖,再通往 昆明、大理 等处。 唐 与 南诏 之间的交通,多经由此道。(2)指古 褒斜谷 通道。在今 陕西 西南,道旁多摩崖刻石,以 东汉 的《石门颂》、 北魏 的《石门铭》最为著名。
国语辞典
石门[ shí mén ]
⒈ 县名。位于大陆地区湖南省澧县西南,澧水北岸。
⒉ 浙江省崇德县旧名。参见「崇德」条。
⒊ 地名。位于桃园市,以其地所建石门水库著称。
相关词语
- sūn sūn孙孙
- shuǎ huā zhāo耍花招
- shuāng lòu霜漏
- shī miù失谬
- shān méi山眉
- shù jí束棘
- 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孙散
- shōu shā收煞
- shū miǎo殊邈
- shǐ zhōng ruò yī始终若一
- shū máng输芒
- shēn tǎo申讨
- sī xì私系
- shěng yuē省约
- shēng cái生材
- shì wǔ士伍
- shí shú识熟
-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
- shū huǎn舒缓
- shì huǎn zé yuán事缓则圆
- shí sān xǐng十三省
- shì yǒu势友
- shēng qì升气
- sī huà司化
- shuāng lín霜林
- shé jīn guō折巾郭
- sì yuán四垣
- sè sè jù quán色色俱全
- sǒng jiàn竦健
- shòu gǔ líng dīng瘦骨伶仃
- suì wēi遂威
- shí xiàng识相
- shén yù qì cuì神郁气悴
- shì wěi世伪
- shào hóu guā邵侯瓜
- shí xián时贤
- sān hǎo liǎng dǎi三好两歹
- shēng xuán生旋
- shī cè失策
- sǎ xiù洒绣